杨邦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近年来,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措施,五抓并举,着力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促进代表依法履职担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为实现滁州在安徽省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目标,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一、抓学习教育培训,提高代表政治站位。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的学习教育培训工作,从实现新任代表履职学习培训“全覆盖”到根据代表需求量身定制,实现培训内容“精准化”,再到视频培训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培训“全天候”,推动代表培训工作有力有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亲自授课,要求代表不但要做好代表,更要做“好代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市人大迅速落实“三个全面”,要求代表率先学、带头学、联系实际学,并深入机关、企业、农村和选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学习培训,切实提高了代表的政治站位和履职能力,增强了代表做好代表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双联”工作机制,推动代表发挥作用。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分别规定了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要求。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办法》《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去年又印发了《滁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联系代表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联系内容、联系要求、意见反馈和组织保障。目前,44名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220名市人大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也建立了直接联系代表工作机制。此外,建立了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制度、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双月座谈会制度。这些制度的施行,一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同代表保持密切联系,能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扩大代表对各项工作的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另一方面,代表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拓宽联系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促进代表努力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三、抓履职述职管理,促进代表担当作为。滁州市人大高度重视代表履职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档案的意见》《关于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的实施办法》,把人大代表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审议发言、“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和常委会重要工作,参加市人大组织的万名代表助推乡村振兴启动仪式、万名代表助力乡村振兴集中履职活动、代表摄影展、代表健身走等重大活动,以及对代表的日常管理作为经常性重点工作,组织代表向其所在选区进行述职,接受评议,评议结果现场公布并向上级单位通报。去年还组织了6名省人大代表向市人大常委会述职。坚持代表建议高质量“提”与高质量“办”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代表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帮助代表提高议案建议质量。通过常态化加强代表履职述职管理,建立履职档案,加强履职考核,结果作为继续提名的重要依据,促进代表依法履职,勇于担当作为。
四、抓“站家室点”建设,提供代表履职平台。目前,全市上下按照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管用高效原则,普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规范化的代表活动的“站家室点”,即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代表工作室、代表联系点,使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有场所、履职有阵地,基本实现代表履职阵地五级人大代表全覆盖。各级人大不断创新激活履职平台,通过设议题、交任务、定责任、办活动,推动代表工作联动,为代表履职注入活力、增强动力。“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服务点、监督岗”的代表家站功能日益健全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皖东大地,生机盎然。
五、抓服务监督保障,激发代表内生动力。人大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基础性工作。人大的主体是代表,人大的作用靠代表,人大的水平看代表,人大的活力在代表。滁州市委、市人大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去年市人大提请以市委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意见》,再次重申“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司法保障、物质保障、组织保障等服务保障。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不断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管理,积极构建科学、合理、全面、量化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代表履职动能,严把人大代表政治关、素质关、结构关,探索建立人大代表的退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代表性强、结构合理、服务人民、履职水平高的人大代表队伍。 (作者单位:滁州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