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9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王 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和全面部署,这一重大制度安排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根本指向和体制保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不断创新方法与策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权安全,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缓解意识形态冲突、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长期且复杂,必须具有坚实的思想和理论阵地。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科体系,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可在高校思政课程和教材中加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学内容,其他学科也应该结合自身特征和优势,设计与意识形态领域交叉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并将此作为必修内容。二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术体系,加强理论阵地建设。培养一批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者,并启动相关研究工作,推出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增强该学科的理论基础。三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获取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加快包括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话语体系建设与创新,组织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传播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国际热点事件进行话语创新,构建诠释中国发展和中国经验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加强与媒体的联动配合,使之成为主流话语。

其次,抢占网络平台,做好对内对外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是在宣传内容上,批判错误思潮与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宣传重点,做好正面宣传,抨击错误言论,同时,加强对外传播的故事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二是在宣传渠道上,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使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意识形态内容的个性化与精准化传播;同时,探索开发对外传播的智能化路径和平台。三是在宣传技巧上,网络平台、社交媒体需要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主流媒体需要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和传播形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乐、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再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框架下,党委(党组织)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党委其他成员、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党委宣传部门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的职责,纪委将落实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情况纳入执纪问责监督检查范围内,党委组织部门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作为干部评价、使用和奖惩之依据;党员领导干部对不当言论要敢于亮剑发声,理直气壮与错误思想作斗争。同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人的观念形成不仅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被教化的过程。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大多通过意识形态教化来实现。因此,要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作为基础,加大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评论和分析力度,使民众逐渐学会保持定力与洞察力,增强和深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3-03-0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7443.html 1 3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