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竹欣
“多亏施官镇中心卫生院帮忙联系,在上级医院找到了床位,不然病情发展加重,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谈及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经历,来安县施官镇街镇村村民姚文山心有余悸。
1月4日,由于连日来全身无力,持续咳嗽并伴有胸闷气喘,姚文山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镇卫生院就诊,当班医生薛青松询问病史时得知病人近期有黄痰症状,他立即想起家宁医院医生在线上进行新冠诊疗培训时讲过的知识点:如果病人痰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很可能是病毒感染之后合并了细菌感染,要警惕出现“白肺”症状。
经过胸部DR检查,发现病人果然已经出现了“白肺”症状,需要转往上级医院住院治疗。薛医生立即联系分管院长黄翔,启动医共体医院应急联系通道,通过互联网将姚文山的检查结果发送至家宁医院,帮助其顺利转往家宁医院住院治疗,经过10天的治疗,姚文山康复出院。
2020年,施官镇卫生院和来安县家宁医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新十条”发布以来,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爆发的疫情小高峰,家宁医院组织专科医生,通过腾讯会议等APP,每周三次对共建单位医生进行培训指导,同时,灵活启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遇到需要转诊的重症患者时,通过互联网将病人检查资料发送至家宁医院,并电话联系对方协调、安排床位,为病人的救治节约时间。病人病情稳定后,再带着诊疗方案返回镇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通过分级诊疗,舒缓来安县城医院压力。
“多亏你们带我去医院检查,我现在不咳也不喘了,恢复得很好。”近日,在对雷官镇的雷官村中庄组郑明翠老人进行健康随访时,老人感激地说。
1月10日,村医赵全忠和网格员魏晓燕在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进行健康访视时,发现郑明翠老人有些气喘咳嗽,赵医生立即用便携式指氧仪给老人检测血氧饱和度,发现老人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3%,有轻中度的缺氧表现。赵医生立即向镇卫生院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带老人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经过CT检查,发现老人肺部纹理增粗,是支气管炎,经过吸氧、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老人逐渐恢复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实施“乙类乙管”以来,来安县坚持关口前移,摸清底数,动态建立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台账,安排村医及基层网格员,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访视等方式对重点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摸排并提供健康宣教、健康服务和用药指导。
同时,充分发挥医县域医共体作用,积极对接做好远程会诊及加强医疗力量储备,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着重加强对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的识别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备,按乡镇卫生院不少于20个、村卫生室不少于4个的标准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按照每个基层医疗机构一个的标准配备基层供氧设备(制氧机),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早识别、早干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