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董 超
日前,南谯区珠龙镇北关村滁定路边,几辆悬挂“苏A”“浙B”等外地牌照的私家车,陆续停在悬挂“孙萍草莓”招牌的摊位前。“这种奶油草莓果然香甜,我来买些回家给孩子尝尝。”车主王先生品尝之后赞不绝口,挑选两盒之后让摊主孙萍称重。
在身后200米开外的一座塑料大棚里,孙萍的爱人叶宝玉正招呼几名年轻人,钻进大棚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外面寒风瑟瑟,里面却热火朝天。年轻人们钻进大棚,没一会儿便满头大汗。欢笑声中,他们拎着一篮篮草莓满载而归。“我家10个大棚,8亩多地。”叶宝玉说。
“今年草莓出售时节,从去年12月份开始,将持续到今年5月份。尤其节假日和周末,是草莓销售的黄金时节。”叶宝玉说,今年春节期间达到销售最高峰,每天卖草莓700多斤、收入2万多元。“这一季,销售额突破20万元没有问题。”叶宝玉自信满满。
随着天气的日渐变暖,钻进大棚体验采摘之乐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叶宝玉一家在细心接待之余,还热情介绍乡村风景、本地民俗。为了开辟销售渠道,叶宝玉那头脑活络的儿子叶孙成,通过建立小区售卖群和网上销售等方式,每天也能另外卖出不少草莓。
叶宝玉说,从2019年经营草莓大棚开始,为保证果实的口感和品质,他一直从长丰县引进果苗和培育技术。“大量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每年仅羊粪就消耗60多吨。”叶宝玉介绍,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盛夏时节通过全封闭大棚,利用午后70多度高温杀死虫卵和病菌。
让叶宝玉等农户特别高兴的是,2022年,镇政府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利用50多万元专项资金,铺设一条补水管道,从沙河集水库调水到沈塘水库,解决了种植户们的水源问题。关键时节,镇里也请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大伙解决种植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北关村,越来越多和叶宝玉一样的农户,品尝到勤劳致富的甜头。全村约40户农民从事草莓种植和销售产业,他们辛勤经营着将近500个大棚,走上红火致富路,迎接甜美好日子,播种乡村振兴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