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4日
第A03版:副刊

父子三元帅,兄弟两驸马

□陈增励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曾对守卫京城的诸将士说:“最近听说你们喜欢聚众喝酒,勤俭为治身之本,奢侈乃丧家之源。这样下去,怎能不穷?从现在开始,你们应该量入为出,过日子宁可有结余,不要亏空。”贫苦出身的朱元璋一向主张厉行节约,所以他曾专门召见几位将领说,“我的部将很多都是皖东、皖北人,勤苦简约。你们要像他们一样,如此才能常保爵位。”皇帝这样一说,大臣们几乎都会遵命。然而,偏偏有个叫宋晟的武将却撞到了枪口上,结果职务被降了一级,由二品的龙虎将军,调任做三品的武官。对于这件事,正史一笔带过,没有交代具体原因。不过有关文章却有记载,明朝开国大臣宋晟从南京回家乡定远县祭祖,为显示功成名就,不走途径滁州、定远的陆地近道,居然包了一艘豪华的大船,绕路回乡。对此,朱元璋岂能不耿耿于怀?于是对宋晟加以惩戒,《明史》中关于宋晟有这样一句话:“洪武十二年(1379),因罪降凉州卫指挥使。”

宋晟,字景阳,定远县积善乡人,早年在其家乡沛河下游的寿州蔡城乡炉桥集(今定远县炉桥镇)打工,为财主家在镇外的寿州街一带放马。寿州街距炉桥西门外三里,距离寿州八十七里,位于今淮南市大通区、凤阳县、定远县炉桥镇交界的高塘湖西岸,曾是南京、滁州通往寿州古驿道的最后一站,当时道路两边尽是水乡泽国,荒野一片,几乎没有村庄。宋晟的东家富甲一方,据万历七年的炉桥《东岳庙碑记》载:“有马三千。”年少的宋晟在炉桥是苦孩子、小马夫,寄人篱下。多年后衣锦还乡,他特意从水路经过怀远县,抵达当年的谋生地炉桥炫耀显摆,如此操作是极有可能的。不过,他要走水路回乡还有一个原因,查阅他原配夫人丁氏的墓志,有这样几句话:“凤阳府寿州人,十三岁归同郡侯(嫁同为凤阳府后为侯爵的宋晟)”。而丁氏“父总管”,平时“以善行著称乡里”。这样看,宋晟从水路归来抵达炉桥码头,或者是因为对他有恩的岳父家就在炉桥。对宋晟知根知底的朱元璋当然清楚这些,所以对宋的处罚并不是很重,只能算是一种警告。

很多资料记载了宋晟的生平事迹。1352年正月,定远富家子弟郭子兴率领数万饥民起兵反元。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占濠州(今凤阳),郭子兴自称元帅,坚守濠州,策应皖北的红巾军。也就是在这一年,定远人宋朝用带领长子宋国兴、次子宋晟,来到濠州,参加农民起义军。次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几年后,宋晟的兄长宋国兴在攻打集庆(今南京)时战死,宋晟继承了哥哥的元帅之职。1357年,他的父亲宋朝用年老辞官,被改授为天宁翼元帅,留居南京养老。太祖召宋晟从前线归来,承袭父亲的天宁翼元帅职务。父子三元帅,如此成就,堪称佳话。

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宋晟来到凉州(今武威市)后,在与元朝残部和游牧民族的作战中,屡立军功,威震西北。1384年,朱元璋召其回京,再三奖励。1386年,升正二品骠骑将军、左军都督府副一品官职,父祖三代获封官位,并命他继续镇守凉州。

宋晟统兵审时度势,极有章法,戎马一生,征战无数。1391年8月,宋晟率军讨伐寇边的哈密,他发挥骑兵优势,昼夜兼程,从张掖出发,长驱一千多公里,抵达哈密城下。杀其国公,生擒哈密王子,俘敌一千三百人,缴获众多牛羊马等战利品。这一仗,宋晟以快取胜,为自己的战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兵无常形,随机应变,宋晟用兵,也有慢节奏的战法。1399年,朱棣从北方起兵,一路南下,以除奸臣等借口发动针对建文帝的兵变叛乱。建文帝的军队连吃败仗,形势岌岌可危,情急之下,命天下文武官员率军“平寇”,保卫京城。作为统领西北精锐之师的宋晟动作迟缓,迟迟不到位,不愿夹击朱棣的军队,任燕军大举南下,后人用“缓师”二字来评论宋晟对朱家叔侄争锋的态度。故而朱棣获胜登基后,为感谢宋晟,加封其西宁侯,连嫁两位公主入宋家,宋家两子皆驸马。

宋家驸马庄遗址位于今肥东县撮镇马桥东陈湾村,至清末已荒废,成为一片废墟。但是“一门双驸马,百世永流芳”的对联,和诸多有关宋晟一家的故事传说一起,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2023-01-0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4335.html 1 3 父子三元帅,兄弟两驸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