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滁州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人大常委会各次会议决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有力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亿元,增长10.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6.2亿元,增长9.6%。
市本级(含市经开区和苏滁高新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亿元,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亿元,增长15.2%。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0.2亿元,下降38.4%。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34亿元,增长0.7%。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4亿元,下降61.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6.1亿元,下降3.3%。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亿元,下降18.7%。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9亿元,下降28.1%。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4亿元,下降15.4%。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3亿元,下降47.8%。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41亿元,增长18.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24.6亿元,增长20.1%。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10.7亿元,增长15.6%。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11.8亿元,增长20.3%。
(五)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政府债务限额1116.7亿元,债务余额1058.1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430.3亿元,债务余额414.7亿元。
(六)2022年财政工作情况
1.厚植财源基础,财政运行形势平稳有序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市经济总体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税收收入运行平稳。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48.2亿元,增长0.4%。县域财政实力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7.5亿元,占全市比重达78.5%。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压减清理低效无效、闲置沉淀资金,着力保障民生等领域支出强度,全市民生支出完成417.4亿元,增长6.3%。
2.强化政策保障,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减税降费精准发力。顶格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0亿元,惠及10万余户市场主体。减负稳岗持续用力。减免国有资产类房租1.1亿元,惠及3969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疫情防控严实有力。及时足额拨付资金13.4亿元,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稳经济释放活力。为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融资增信,新增担保额163亿元、增长62.2%,涉及担保户1.7万户。
3.积蓄创新动能,经济发展根基更加扎实
支持创新发展。投入资金15.5亿元,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固延产业链条。投入资金11.9亿元,大力发展光伏、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搭建园区平台。投入资金50亿元,加快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落户亿元以上企业26个,总投资676亿元。
4.聚焦城乡短板,区域经济布局逐步优化
城乡建设面貌一新。支持补短板扩内需,加大基建支持力度,统筹资金130亿元,有力保障奥体中心、滁天高速等项目顺利竣工验收。乡村振兴成果丰硕。落实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农林水支出77.1亿元,增长8.8%。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投入6.2亿元,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屏障。明湖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跻身国家级试点,系全省唯一。
5.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保障温度持续提升
民生举措更加暖心。投入资金5.1亿元,超额完成10项暖民心行动年度任务。就业保障更加到位。统筹资金1.6亿元,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教育供给更加充实。教育支出83.6亿元,增长5.7%。兜底保障更加完善。投入资金8.9亿元,加大残疾人、城乡低保、孤儿等扶助力度。卫生体系更加健全。投入55.7亿元,居民医保全口径财补标准提高至580元/人/年,惠及群众347万人。文体事业更加繁荣。投入6亿元,增长20%。
6.严格财政管理,法治监管体系日益健全
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开展重点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压减2192万元、压减率9.1%,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全省财政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全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88.2亿元,居全省第二。创新财政投资评审模式。在全省率先制定市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结算办法。严格财政监督职责。做好预决算公开专项检查工作,全市预决算公开率达100%。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定期向人大推送政府预算、部门预算、财政收支月报等信息。
7.深化体制改革,财政治理效能有效发挥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聚焦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推动财政金融改革工作。创新政府采购管理。
总体来看,2022年各项财政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体现在:土地出让收入和重点行业税收明显下滑,“三保”支出、重点项目建设等刚性需求显著增长,收支矛盾凸显,财政将长期处于有缺口的紧平衡状态;财政资源统筹能力还不强,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还不够充分;政府债务还本压力不断加大,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市委全会工作部署,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受超预期因素影响,财政运行面临风险挑战更趋严峻,但我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将不断增强。展望2023年,从有利因素看,随着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市场主体活力预计会进一步增强,税收回补、基建发力、项目投产、消费复苏等积极因素将给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从不利因素看,土地市场低迷,一次性收入因素消退,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边际放缓挑战。
(二)2023年财政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亿元,增长8%以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7.8亿元,增长4.3%。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亿元,下降0.1%。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5.3亿元,增长67.4%。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06.3亿元,下降29.4%。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7.6亿元,增长144.3%。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6.6亿元,增长0.3%。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亿元,增长86.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亿元,增长72.6%。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8亿元,增长100.9%。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4亿元,增长59.2%。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56.1亿元,增长6.2%。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33.6亿元,增长4%。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30.2亿元,增长9.3%。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19亿元,增长3.4%。
(三)2023年财政支出重点
1.做强实体经济,突出高质量发展
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2.加快城乡建设,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保障城市建设。
3.增进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
聚焦“暖民心”行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健康滁州建设。
4.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紧扣政策主题,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直达资金机制。优化财政政策工具。
(二)紧盯保障主责,强化重大任务财力保障
抓收入质量提升。优财政支出结构。保重点项目建设。
(三)紧抓业务主调,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严格预算绩效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挥财政监督职能。
(四)紧跟政治主线,提高务实担当理财水平
提高政治站位。筑牢廉政底线。淬炼财政干部。
各位代表:
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