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第A04版:专版

文明之花绽放千秋沃土

——天长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侧记

刘如鹏 刘长荣

建设文明城市 民生实事通达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天长市结合省十项“暖民心行动”和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工作,聚焦强化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治理能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在创建过程中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

不久前,广陵街道浔河社区居民老盛来到万家福农贸市场买菜,和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他选择开车出行并且很轻松地就把车停到市场附近的“便民泊位”。“以前来这边买菜,停车非常伤脑筋,经常没有停车位。现在真是太方便了,不用顾虑停车难了。”老盛由衷地感慨道。

小小停车位,关乎大民生。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群众在菜市场临时停车的需求量较大的情况后,天长市相关主管部门认真研究、通力协作、谋划部署,很快各大农贸市场周边便专门划出了可供车辆临时停放20分钟的“便民泊位”。在创建过程中,针对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商业综合体创建中的堵点难点热点,天长市整合商务、城管、市监、公安、住建等部门力量,成立专项工作组,坚持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常态化督导,力争形成合力、做到逐一销号。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天长市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今年对农机大厦、二中宿舍楼、水泥厂家属区、林业局宿舍楼等18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面积约1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1148户,总投资约5000万元。天长市建立无物业小区兜底管理机制,街道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帮助成立业主委员会,引进物业公司,街道组建综合执法队,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为解决城市交通秩序治理难题,天长市编制《天长市便民停车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新建住宅小区停车泊位配建标准一般不低于1:1.2,新建医院、商场等公共建筑,按每100平方米1至2.5个车位配建。仅2022年,全市便新增停车泊位4400个以上,其中公共泊位400个以上。针对老城区杆线整治工作,由经信部门牵头,统筹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等运营商分片开展综合整治,将市场、社区、车站、医院周边作为攻坚重点,逐年清除城市“蜘蛛网”,亮出城市“天际线”。

据了解,2022年以来,天长市主创部门便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和相关建议达1000多条,大到城市环境规划,小到背街小巷改造,件件关乎群众日常生活。为此,天长市聚焦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倾听群众心声,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推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建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开展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春风化雨

“早高峰时段车辆多,一定要等信号灯转绿且确保安全之后再过马路,对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在天康大道和二凤南路交叉口,志愿者耐心劝导想横穿马路的市民。在广陵西路和新河南路交叉口,志愿者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序行驶……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在交警和志愿者的努力下仍然秩序井然。

文明交通劝导,是天长市为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围绕激活“末梢神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天长市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内容与群众生活需求有效衔接,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天长市志愿服务队伍总数达到815支,注册登记志愿者已达12.55万人,常态化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有2.5万人以上。志愿者助力政府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形成了“一座城市、一个目标、一块努力、一起荣光”的生动创建局面,让天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志愿之城”。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志愿服务走心走实。自2020年10月以来,天长市确定每周五为创建活动日,主抓路段包保巡查和社区网格巡查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力量,组织各市直单位以及镇街的党员志愿者深入包保路段、实地点位开展志愿服务。2年来,86家单位约4600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用一次次生动实践诠释雷锋精神、传播文明风尚。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送到哪里!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全国十个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之一,天长市注重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精准对接基层群众实际需求,探索“网格文明实践+”工作路径,在服务群众上下足“绣花功夫”。

在聚焦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天长市通过细分领域、规范运作、模式创新,使志愿服务覆盖到城市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以“网格文明实践+”工作模式的推广为契机,让志愿服务“热起来”“活起来”“实起来”。依托市、镇、村文明实践平台,天长市坚持每月开展1至2次千秋公益集市活动,由天长市委、天长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头示范,引导市镇村三级7386党员干部下沉1231个网格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一刻钟宣讲”成为国字号品牌,涌现出“孝感心田”“一小时巡演”“红绿蓝工程”等特色品牌项目15个,志愿者李元忠获评安徽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青听兵语——百名功勋老战士讲党史”喜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今年以来,天长市共开展公益集市活动13场,收集群众需求近3700条。天长市还积极推动实施“个十百千万”文明实践工程,即打造一个文明实践活动集成中心,培育10个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孵化100支志愿服务团队,培养1000名骨干志愿者,引导10000户家庭常态参与,营造全域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加强文明培育 文明风尚沁润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自2020年起,天长市便将“推行公筷公勺 共建文明餐桌”行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除了组织职能部门积极动员并有效监督餐饮企业落实“公筷公勺”各类举措,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以及户外公益广告和新媒体等平台,引导广大市民文明就餐。

一墙一风景,一巷一主题。漫步在天长街头,各种主题巷道墙绘跃然于眼前。为增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天长围绕推动巷道文化提升,打造好人巷、崇德巷、诚信巷、邻里和睦巷、文明礼仪巷、廉政巷等主题巷道。改造涉及天长市12个老旧小区巷道,改造面积近5000平方米。墙绘统一使用彩绘方式,手工绘制,采取漫画、简笔画和大方美观的水墨画、水彩画等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得到了市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红白喜事要报告,整酒敛财不讨好。移风易俗新风气,全民参与好志气……”这是天长市杨村镇桥南村人人知晓的“顺口溜”,在移风易俗实践中,杨村镇通过创新“顺口溜”等方式,让文明新风真正入脑入心,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直以来,天长市把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载体、激发活力,富脑袋、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打造乡风文明高地,让乡村“新风尚”浸润千秋大地。

为发挥模范好人示范引领,营造崇德向善社会风气。天长市还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帮扶礼遇”等活动,增厚城市文明底蕴,夯实城市精神根基。截至目前,天长市共有各级模范好人682名。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安徽省道德模范(含提名)3名;先后有12人当选“中国好人”,13人当选“安徽好人”。

坚持加压奋进 常态长效不落窠臼

“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落细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反弹的社会面、城市面治理问题,一定得建立好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在天长市文明委(扩大)会议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工作推进会上,天长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贺家平铿锵有力地指出,要下足“绣花功夫”,抓紧抓实抓细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各项工作任务,守牢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把文明天长建设得更美好,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扎实做好创建工作,让“创城”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天长市优化顶层设计,成立高规格的创建指挥部,建立书记主抓、市长主建,专职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市长作为“三人小组”主调度的创建领导体制。推动建章立制,推行“一表三单”工作法,建立单位包保、工作调度、点位评测、年终考核等一揽子工作制度,按“定期督查、定期通报、限时整改”原则,实行“一整改、二曝光、三扣分、四问责”。同时,健全督查机制,完善市领导、市文明办两级调度机制和市作风办、专项督查组常态督查机制,推动重难点问题解决,保障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在创建过程中,天长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始终坚持一体化模式。天长市在各城市社区成立“联合党委”,把全市86个机关事业单位、43家知名企业、19家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纳入其中,实行包保责任制,深度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把党建力量嵌入基层治理,引领城市共治自治,有力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文明创建等工作。推行网格化管理,把20个社区划分为144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1名“网格长”,利用常态化开展的“周五创建日”活动,包保单位会同街道、社区干部共同对网格范围内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基础实施等开展地毯式巡查,实现文明创建无死角、无盲区,做到全覆盖、全过程,逐一啃掉“硬骨头”,扫清“绊脚石。

文明浸润心田,幸福生活的气息充盈在千秋大地的大街小巷,舒展在天长市民的眼角眉梢。一处处老旧小区修缮一新,一条条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一场场志愿服务提振人心……城市的一花一木一景,市民的一言一举一动,无不讲述着创建带来的喜人变化……

2022-12-29 ——天长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侧记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3819.html 1 3 文明之花绽放千秋沃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