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
第A06版:副 刊

一部试图超越“青天戏”的剧作

——评现代扬剧《不要喊我罗青天》

□王巧木

在世界戏剧版图上,有一个只有中国才有的特殊剧种——“青天戏”,它先后塑造了众多光彩夺目、深入人心的“青天”形象,如京剧《秦香莲》中的包青天、昆曲《十五贯》中的况青天、琼剧《海瑞》中的海青天、京剧《廉吏于成龙》中的于青天、京剧《钦差林则徐》中的林青天、晋剧《武则天与狄仁杰》中的狄青天、越剧《于谦》中的于青天等等。一个人为官一方,能被百姓称为“青天”,是多么难得的荣誉!文人、伶人将之编成戏、谱成曲,歌之颂之,传之扬之,天经地义,从某个角度说,这还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但现在,居然出现一部剧作叫《不要喊我罗青天》,颇让我惊诧:这“罗青天”是谁?为何不要人家喊他“罗青天”?

带着好奇心一探究竟,原来这个“罗青天”不是过去习见的朝廷钦差、衙署官员、封疆大吏,而是大名鼎鼎的新四军将领罗炳辉。罗炳辉当年在天长确有“罗青天”之誉,不过从来没有人把他编成戏曲传扬,因此知者甚寡。

该剧虽不长,亮点却不少,这里简要说几点初浅的观感与想法。

选材独特。罗炳辉是一代“战神”,戎马倥偬一生。按说,写他的戏应该写他如何带兵打仗、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如何为建设根据地呕心沥血等等。而该剧没有按照这个常规思路走,写他为天长民女申不平,进而推动抗日民主政府出台女子继承权法规,从而让法规成为“青天”,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选材很独特,内容很新颖。

立意新颖。千百年来,中国曾面临社会治理的难题,大多数人在遇到难事、冤事、不平事时,首先想到的是“找人”,或寄望于“青天”,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老百姓一直对“青天戏”情有独钟的原因。该剧从表面看,说的也是一个人如何做青天的事,但情节、立意没有止于这一层,而是向上作了进一步升华,让“罗司令”成为“罗青天”后,又推动“法规成了大青天”,题旨高远,寓意深邃。

人物立体。该剧主角是罗炳辉司令,为了塑造好这个灵魂人物,该剧运用铺垫、烘托、渲染、反衬等手法,通过核心唱段,放大人物内心,艺术性地呈现主人公在两难困境中的纠结、思考与心路历程,将正面人物塑造得立体、真实、丰满、可信,避免了常见的高大上毛病。

戏曲性强。该剧虽是小戏,但做工精细,不偷工减料,没有采用常见的、简单的“话剧加唱”,整个舞台呈现,能始终遵循戏曲美学原则,十分注重强调戏曲的程式性、虚拟性、抒情性,并充分发挥角色行当作用与特色,彰显戏曲特有的魅力与趣味。

填补空白。罗炳辉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人先后为他题过词。“历史不能忘记,回想当年峥嵘岁月,我们很受教育。”但一百多年来,没有一部戏曲作品讲述他的故事,该剧是第一部,填补了一个空白。

贴近时代。该剧讲的虽是抗战时期“三三制”政府挂名副镇长与民争地、争利的事,但此类事绝不是只有过去有,当代基层也时有发生,故这部戏表达的诉求,也会引发当代观众的共鸣,有助于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一切历史题材作品都是用艺术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反应现实,为群众发声,为时代塑形。

可以长演。该剧故事表达的“为百姓维权”主题具有长期性乃至永恒性。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纷争,哪里就存在如何维护百姓利益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此剧可作为主题教育艺术教材,让观众在体验、欣赏戏曲之美的同时,重温红色历史,接受思想洗礼。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该剧虽怀揣超越传统“青天戏”的审美追求与艺术构想,但采用的方法很温和,没有用“打倒孔家店”“批判孔老二”的手段,没有对历朝历代出现的“青天”及“青天戏”作任何批判和否定。而是在点赞、颂扬的基础上,用主人公“不要喊我罗青天”这句谦语来实现升华、超越的目的,将题旨和立意从“人治”向“法治”掘进。这无疑为中国“青天戏”艺术长廊增添了一缕独特的戏曲之光,国家艺术基金会将该剧列入资助项目,可能也是对这份超越与努力的肯定。

2022-12-22 ——评现代扬剧《不要喊我罗青天》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3443.html 1 3 一部试图超越“青天戏”的剧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