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1日
第A06版:教育

扎根祖国的生命绽放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定远县双塘中学八(2)班 江莲衣

指导教师:苏 玲

“钱学森”三个字,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家中熠熠生辉的三个字。电影《钱学森》用艺术的手法描写了钱学森真实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我看过这部电影后,知道了很多钱学森的感人事迹,对他的敬仰之情溢满胸间。

钱学森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在大学一开始学的专业是机车制造,但在淞沪抗战中,看到中国军队因为航空力量过于弱小,而被日军猛烈攻击导致惨败,他便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专业方向改为飞机制造,期望通过掌握这个领域的尖端技术改变中国军事上落后挨打的局面。

钱学森有一心为国的坚定信念。他1935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后又转入加州理工学院,都是在航空系学习,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8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喜讯时,按捺不住想回到祖国的急切心情。但美国人知道他的重要价值,百般阻拦,想把他留下来,连美国国防部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时任加州理工学院院长的杜布里奇做他思想工作,劝说:“在中国没有航空科技,一点都没有。一个杰出的航空科学家回到农耕社会,能做些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他话里透出对根之所在的祖国的热爱和向往。在一心回国的执着信念下,在祖国的大力帮助下,历经被停止工作、拘禁、盯梢等风波和周折,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8日踏上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土。

钱学森有奉献祖国的崇高理想。回国后,钱学森很快投入到火箭、导弹、原子弹等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当时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非常薄弱,而钱学森在他所研究的领域,几乎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既没有什么外援,也没有什么内部的基础条件。而且钱学森工作的地方,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异常恶劣,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面对所有困难,钱学森毫不畏惧、刻苦钻研,不讲条件,不讲享受,只期望尽快种出自己的“苹果”。

在钱学森领衔下,1960年11月15日,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又用中近程导弹成功完成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的飞行实验;钱学森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的直接参与者……

钱学森因很多卓越贡献,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航天之父、火箭王,彻底改变了在航天领域中西力量的巨大反差,让中国有了在航天领域较为硬核的科技之撑。曾任美国海军次长的金贝尔说过:“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其实,钱学森是远不止五个师的份量的!

“钱学森”是一个伟大的名字,是一个令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从电影《钱学森》中,我看到了学习的意义,感受到了报效祖国的崇高,也感受到了通过自己的贡献让国家强大的自豪。

钱学森是一位扎根中国,真正实现了生命绽放的大科学家。钱学森足以成为我们的偶像,足以激励我们不断奋进,足以解惑我们如何绽放生命之花。

【点 评】文章以妥帖的用词、顺畅的文句从三个方面谈了观影的感受、感想,写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且起承转合严谨有序,又有思想深度,揭示了电影主旨和内蕴,拎出了电影能够打动人心的精气神。在电影内容之外,能够看出小作者还专门查阅了关于钱学森的一些资料,对电影内容又有所延展,丰富了观后感。

2022-10-21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9966.html 1 3 扎根祖国的生命绽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