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30日
第A01版:要闻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 瑜)近日,根据市生态环境局、滁州学院联合发布的滁州市生物多样性调查情况显示,与以往历史资料和兄弟县市相比,我市生态环境正以显著速度向好发展。最近两年,秋冬季节,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迁徙时选择了滁州作为越冬栖息地,很多一直停留到第二年春天。市生态环境局、滁州学院生态监测团队通过实地观测、红外相机架设等方法观察到大量的鸟类来滁越冬,2021年底至2022年初,仅明湖一地的鸟类监测中,就已观测到36种,计6000余只鸟类;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小天鹅80余只、黑翅鸢1只。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本着因地制宜、专业求真的态度进行调查和保护工作。在皇庆湖和滁河沿岸,保护鸟类栖息地,不做河堤硬化处理,为鸟类提供天然的栖息和繁衍场地,“凌波仙子”水雉和牛背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相约而至。“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蝴蝶在滁州市市区较21年以前的记录多出6种,达到87种,与长三角区域同等规模城市比,物种丰富度较好。其中中华虎凤蝶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冰清绢蝶为“三有”保护名录物种。

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优良生态指示物种出现在滁州市市区,表明了滁州市生态环境的向好趋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初见成效。

我市生态环境局将以生物多样性调查为契机,不断织密科学管控的网络,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通过图板展示、资料发放、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宣传,进一步唤醒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我市区(县)域多样性本底调查还将持续进行并常态化,努力真正实现全域、全种类调查,摸清全市动植物资源家底,为生物多样性价值资源转化提供基础。

2022-09-3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8516.html 1 3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