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念,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一、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人民情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于2014年6月首次编辑出版。第一篇文章标题十分醒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会时这句朴素而郑重的承诺,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响亮的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整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逻辑和显著特点,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等专题,深刻阐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等观点,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人民情怀的光辉文献。
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个不能少”的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人权保障史上的奇迹!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人均GDP达1.25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是全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最大的国家。
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关切的事情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包括养老、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超过10亿人,且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日益提高。
2015年以来,滁州市委、市政府每年坚持为群众办“十件实事”,改造了82个老旧小区,投资5.9亿元,惠及2.6万户;投资近2亿元,改造提升30个农贸市场,面积达10万平方米,等等。一任接着一任干,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三、厚植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大是政治机关,是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做到学习全覆盖,每位人大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厚植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
人大是权力机关,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大是工作机关,是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科学立法是市人大常委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大立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紧紧围绕全市发展改革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关切,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人大是代表机关,是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人大各项工作要体现人民意志,要维护人民利益,厚植人民情怀。要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实学位、床位、车位、厕位、墓位等“五位监督”,助力乡村振兴,再为群众办成一些实实在在的“关键小事”,不断提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满意度。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提升基层群众对暖民心行动的满意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滁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