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4日
第A03版:要闻

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来安路径”

全媒体记者刘 晨 通讯员苗竹欣

走进位于来安县东南方位的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总投资112亿元的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工厂,全国首条新一代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规模生产线已正式投产,本月底可达满产。

而在8公里外的盛世高科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南京人袁学荣已经在来安工作了10年,亲眼见证这个两省交界处的经济园区如何从单一产业形态到如今招大引强遍地开花。“我眼看着来安越来越好,产业业态逐渐成熟丰富,城市形态越发有模有样,本地居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质的飞跃。”

今年7月,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权威机构赛迪顾问发布“2022年长三角百强县榜单”,这座距离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仅11公里的美丽县城,以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多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斐然成绩入围其列。

2021年,来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7亿元,比2011年的85.52亿元翻两番有余;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4.2亿元,较2011年增长240%,且财政管理工作获国务院、省政府表扬激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前列,全县三产结构比从2011年的19.1∶54.7∶26.2调整为8.0∶49.0∶43.0,产业配比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安徽省委、滁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来安县先后抓住南京都市圈跨江向北拓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滁同城化全面推进的历史机遇,全面带动产业升级和软实力提升,以勇立潮头、大胆探索的前沿者姿态加速崛起。

探路 抢占先机

与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仅一河之隔,来安经济开发区是中国版图上距离外省省会最近的省级开发区。天然的地缘联结,使其当仁不让成为两省两地跨界互联、要素互换的重要节点。

8月30日,记者来到开发区内的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高铁七大类168个主要部件,在这里可生产近百个。

在安徽盛世高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车门、电源控制箱、束线等生产线马力全开,正在赶制城轨配件订单。

车间外,几辆悬挂了苏A开头牌照的大巴车整齐停放。企业的一百多名员工,每天都要乘车往返于汊河与浦口之间,过着“浑然一体”的跨省“双城”生活。

“我们是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当时几乎所有职工都是从南京过来的,现在本地职工和南京过来的差不多各占一半。”公司总经理袁学荣回忆。

2010年,来安县抓住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进行主辅分离改制的机会,在距离浦口区最近的汊河镇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从无到有的突破。

十年耕耘,盛世高科在汊河先后建成投产两期项目,用地规模从50亩扩大到144亩,年产值近亿元。来安的轨道交通产业规模也一路高歌,138家关联企业在细分领域“各就各位”,从钣金、焊接到涂装、机加工一应俱全,研发、生产、销售一链齐全,成为我国轨道交通重要零部件生产供应基地。

2020年8月,总投资3.5亿元、来自浙江的硕维安徽轨道项目正式投产。“抱团发展、降本增效,选择汊河,就是看中了这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硕维轨道负责人介绍。

抢先落子,才能抓住先机。作为一体化发展的探路先锋,来安瞄准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的规划建设,主动靠、跟踪接、自身提,聚焦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四大产业板块招大引强,打造大江北最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目前入驻联动天翼、中裕管业等项目40个,协议总投资223.8亿元。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把“顶山—汊河”确立为六个省际毗邻区“试验田”之一。来安再次乘风而起,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共建顶山一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约定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招商管理,以创新性的体制机制“一盘棋”促进产业协同、交通互联、设施互通、服务共享、人才互认。目前,毗邻区内13.3公里“三横四纵”路网、15万平方米合作产业园、10万平方米科创综合体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为来安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再添发展动能。

风起 乘势而为

站在横跨滁河、连接滁宁两地的汊河大桥上,“苏A”、“皖M”牌照数量相当,桥这边、桥那边已没有什么分别。

“以前,河岸两边产业、待遇、环境差距明显,年轻人都想往外跑,去南京打工的尤其多。”来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晓兵告诉记者,紧挨着行政级别更高、产业基础更好、综合实力更强的江苏省省会,大城市“虹吸效应”对来安的挑战一直存在。如何将“富邻居”变为互通互融、协同发展的“合伙人”,曾经是来安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风口上,来安县坚持以产业分工参与合作发展,在发挥既有地理区位便利的同时,将上至产业规划下至服务细节全环节梳理优化,打造“来·安心”营商服务品牌,筑起了全市一流、全省领先、颇具特色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既留住了人才、资金等发展的要素基础,还可以形成更加深度的产业互动,壮大自己的经济力量。

“当初选择来安,就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区位和初具规模的光伏产业配套。通过几年的运营发展,更真切体会到了当地为企服务的诚恳态度和高效行动。”总投资110亿元的晶科能源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投产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公司公共关系副总监金勇还清楚记得建厂时发生的两件事,“园区为我们协调了员工宿舍,修建了一座35kV的变电站,解决了住宿和用电两大难题。还有在疫情封控期间,政府开辟出的物流运输绿色通道,有力保障了企业供应链和生产稳定。”

“晶科能源是世界知名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当初我们了解到他们有在外立项的意向,先后10多次到企业对接。他们落户后,一批辅材供应商也陆续从沪苏浙前来布点设厂。”陈晓兵介绍。

“今年2月8日签约,2月15日开工,从签约到开工仅7天,在整个业内都是极高的效率,这得益于来安县构建的项目从招引到投产的全过程帮扶闭环模式。”捷泰新能源科技公司总裁张满良说。

今年3月以来,该县推出政务服务“重点项目直通车”帮扶新举措,将项目前期工商注册、发改备案、环评审批等9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材料数由原来48件压减为11件,时限由原来180天减为60天。项目审批实行“一门受理、专人代办、并联审批、现场协调、限时办结”,企业最多跑一次就能把事情办好。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为全区企业全流程帮办手续240余次,优化基础设施事项40余个,助企融资贷款2.1亿元,协助180余家企业招用工900余人,园区创新、服务、管理的软实力稳步提升。”陈晓兵说。

主动对接、高效服务,来安敞怀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大企业、好企业前来落户。近年来,总面积11.2平方公里的来安经开区已孕育出400余家企业蓬勃生长。

走进汊河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个体登记、开办公司、办理不动产权证……来来往往办事的人络绎不绝。“我们统计过,有九成都是从南京过来创业或者置业的。”该中心负责人、来安经开区管委会二级主任科员杨国定告诉记者,汊河镇与来安县城相距38公里,一来一往要花费不短时间。2016年起,来安县“主动挺进38公里”,组织发改、规建、国土、市管、公安等16个职能部门在汊河集结出28个服务窗口,同时启用行政审批“二号章”,置放了多项审批权限,让原本要到县里才能办的业务在汊河就能办成。

针对两地群众日益增长的“跨省通办”需求,来安县还率先试点“长三角滁宁一体化协作区”登记制度改革,与南京浦口区、六合区达成政务“跨省通办”合作,在县政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专窗,2021年先后完成了全省首张“跨省通办”新生儿社保卡和营业执照的办理。

在汊河镇向东10公里之外,就是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谷,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行业排名首位的存储与超算中心、全球领先的质谱检测与分析中心。随着产业高速发展,生物医药谷现有的土地及空间载体逐渐供不应求,亟需向外转移产业链环节。

医药谷“所想”正如来安“所愿”。2021年,抓住生物医药谷对区域内产业链“微循环”畅通的需求,来安再次发挥“近”的优势和“融”的经验,与江北新区合作共建生命健康试验区,探索投入共担、设施共建、平台共用、利益共享合作模式,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我省药监局支持,在功能区设立药械审批监管柔性服务站,提升专业领域服务能力,再一次书写了跨界一体化的合作佳话。

相拥 红利共享

“在家门口就能找南京专家做手术,给我们全家省了好多心。”7月下旬,77岁的汊河镇居民李兰不慎摔跤导致右侧股骨骨折,到位于汊河镇上的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经检查发现伤势比较严重,便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王国栋主刀,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出院一个多月,李兰已接到两通回访电话,询问她诊疗感受和康复情况,还向她叮嘱了康养重点:“是汊河本地的医生,说得很仔细,让我特别安心。”

近年来,来安县抓住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县级医院分别与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大医院、南医大二附院开展合作,邀请专家定期坐诊手术,居民群众看病治病更便捷的同时,也结结实实提高了来安的医学整体水平。

“十年前,我们医院就是河堤边一栋三层小楼,只有内、外、妇、儿四个科室。”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池煜介绍,2017年,医院搬进新址,深化医疗合作共建有了实现的空间。“如今我们同步挂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院,还与南京市胸科医院、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共同构建‘医联体’,内分泌、骨科、神经内科、血透、内窥镜等诊疗从无到有、从弱到好,胸痛、卒中、创伤三大医疗中心加快建设,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明显提高。”

漫步于汊河镇,一座雄伟的“高架”如一条巨龙蜿蜒过境,它就是来安和滁州居民翘首以盼的“宁滁城际铁路”,预计明年下半年试通车。待其正式运行后,位于滁宁之间的来安无疑将在一体同城化发展上再迈新步。

“新汊河大桥建好,就再没堵车了。”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常务副总经理高秀奇,家住南京市玄武区高楼门,每天往返宁滁两地,汊河大桥是他每天上班的必经之地。“现在是旅游旺季,常常要忙碌到半夜,我是累并快乐着。”今年5月,随着新汊河大桥全面通车,滁宁两地通行时间进一步缩短,南京的游客们前来游玩也更方便了,高秀奇的生活和事业双双受益。

立足建设“大江北”交通圈,来安全面拉开内联成环、外联成网的区域交通大框架,提升对外路网“畅通度”、拓展跨桥水运“通达度”、提高换乘“便捷度”。

目前,连接苏皖两地的汊河大桥和池杉湖大桥建成通车;总投资2.5亿元,年吞吐量达400余万吨的滁州(汊河)港直通长江;来宁客运枢纽中心正加快建设,来安公交已延伸至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基本实现来安至南京公交无缝对接。

教育合作一体化不断深入,促进来安县教育事业更加多层次均衡发展。“6月15日,我校与南京市浦口区高级中学签订人才引进合作协议,设立名师工作室,重点培养两名本地年轻数学教师,迄今已开展各类教学研究、听学评学活动10多次,让本地的学生紧跟长三角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水平”汊河中学校长孙殿斌介绍。来安县汊河中学、汊河小学分别与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南京芳草园学校等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南京金陵中学、江苏阳光教育集团、神州天立教育集团等陆续入驻来安办学。

围绕主导产业,来安县积极配合南京铁道车辆技师学院在汊河新区设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实训基地,打造轨道交通行业专业人才摇篮。

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来安着力推动一三产业互补优势。与南京签署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建立标准化基地50个,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6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7个、省级果树生产标准园3个,每年销往南京商超蔬果达16万吨。积极探索毗邻区域村企联建跨界发展,和江北新区顶山街道、永宁街道、汊河镇的10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旅游增收。

以及与江北新区共建交通联勤、巡逻联控“延伸一公里”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毗邻区域社会环境不断优化。

发展是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民生福祉则是发展的最终目标。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来安从跨界到携手,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层次,红利在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

立足优势互补、坚持合作共赢,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浪潮与干事创业的热情相融激荡,来安勇做弄潮手,全力绘就出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本和典范,一座生机勃勃的皖东创新高地、江北活力新城在滁宁交界、皖苏毗邻地带徐徐散发光芒。

十年潮涌一体化,振翅鹏程再启航。未来,来安将继续秉持开放精神,笃行不怠,乘风而起,继续当好安徽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2022-09-1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7433.html 1 3 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来安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