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8日
第A06版:副刊

菱溪夜雨

○郑远星

“菱溪夜雨”是滁州十二景之一,系明代湖州人尹梦璧在滁州任通判时命名。菱溪湖公园内的巨石上,有欧阳修的《菱溪石记》石刻碑文。

1

碧波荡漾的菱溪湖畔,阳春的垂柳撩人情思,梅花、玉兰、桃花、杏花、紫荆花、垂丝海棠等争相开放,暗香弥漫。远远的一只或几只白鹭翩翩飞来,掠过水面,停在湖边的树上,像古今超然的隐者。一声声亲切悦耳的蛙鸣此起彼落,却不见一只青蛙。一场春雨潇潇而下,千万朵雨花在湖面绽开……傍晚风住雨歇,湖畔来了散步的行人们,聊天说笑。

湖面上长长短短黄蓝梦幻般的灯影,令我遐思。我想起梭罗的《瓦尔登湖》,那是一本需要静心才能看进去的名著,它让人深思……仰头看,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的天空,一棵垂柳下的长椅上,一对情人低头窃窃私语,一条鱼“吧啦”一声跃出水面,似乎好奇地想看看他们。

漂浮在湖面上娇嫩的小荷叶,一周没去再来看时,小荷一个个站了起来,早有一只只蜻蜓立上头。初夏,湖边晚风习习,一波波湖水拍击着幽岸,仿佛在诉说什么。不远处楼群的楼顶光带,倒映在梦幻般的湖里。虫鸣声声夜更静,我在昏黄路灯下的小径上行走,仿佛走向唐朝或是宋朝。

满湖层层叠叠的荷叶在风中摇曳,淡淡的荷香扑鼻而来。“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於水上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欧阳修仿佛从湖畔的石刻像中走来,吟诵着他创作的《荷叶》。翠绿的荷叶丛中,一个个含苞欲放的荷花,像穿着绿裙亭亭玉立的少女,半开的红荷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害羞新娘,月下的白莲犹如一个个仙女出浴。你在或不在,满湖红莲和白莲都独自盛开,只恐夜深荷花们慵懒睡去,高天明月来相照。

秋雨连绵的夜晚,撑伞独步菱溪湖畔观景,别有一番意境。湖畔的夜雨亭旁,一棵孤独的老柳树看我在亭中听雨,如烟的往事被无边夜雨淋湿,我思绪绵绵,想起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虞美人·听雨》写尽词人少年、壮年和老年不同的心境,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抒发了世事沧桑、岁月无情的人生感慨。

2

夜雨亭所在的菱溪湖公园,不但有令人陶醉的荷湖美景,还有与蒋捷同时代的一代文宗欧阳修赋予的历史文化内涵。北宋庆历五年,38岁的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新政,遭到诬陷被贬滁州,这是他第二次被贬。满怀悲愤的欧阳修没有消沉,他投入工作,宽简施政,改善民生。

才华横溢的欧阳修不但是政治家、文学家,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参与编撰和自著了许多史书。他在各地工作之余,都关注当地的民俗风物。他在滁州任太守的第二年秋,一天有人来府衙向他汇报,说城东离城约七八里处,有个叫菱溪的水塘边发现有一块大奇石,秋末霜降时露出水面,横卧在塘边,当地百姓将之视为神物祭拜,祈福消灾。

欧阳修眉头一皱,觉得此事非同一般,得去现场看看。于是,他立即带着随从来到菱溪看奇怪的大石。这块奇石体大如牛,高约130厘米,直径约100厘米,绀碧温莹,玲珑质坚,嶙峋多孔,孔孔相连。他抚须观察沉思,不明缘由,接着又来了几次,找当地的老农们询问,查阅资料,弄清这一带地形情况和菱溪大石的底细,他回到府衙酝酿一番后,提笔写下《菱溪石记》。

菱溪原是一条河,发源于琅琊山脉东北的永阳岭,经皇道山向南流向滁州东郊,由于天长日久的地形变化,这条河渐渐干涸断流,在滁城东郊形成了一个大水塘。菱溪原名荇溪,因这里在唐末五代十国时属于吴国,吴王名为杨行密,为避其名讳改为“菱”。菱溪石原有六块,被人取走四块,最大的奇石因太重得存,最小的一块形状尤为奇特,被当地一户百姓收藏。

欧阳修经考证得知,这六块菱溪石原为杨行密部将刘金在溪旁豪宅花园里的藏品。刘金原是个民间豪强,与杨行密在合肥举事,追随他打天下,号称“三十六英雄之一”。杨行密建立南吴国后,战功赫赫、富贵加身的刘金嘚瑟起来,建豪宅,搜刮各种珍奇玩物。然而好景不长,南吴国灭亡后,刘金也就败落了,他的后人散居在各地成为平民,奇石湮没于溪中。欧阳修感慨道:“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本文的寓意是,富贵如浮云,奇物难以永远占有,而那些喜欢珍奇玩物的人听到这块奇石的故事,前来欣赏就可以了,何必非要取走占有呢!

这篇精练含蓄、耐人寻味的短文,叙写了菱溪石的来龙去脉,借物议理,慨叹兴衰无常,抒写了一种世事变迁的沧桑感。

感慨不已的欧阳修用了三头牛拉的车,把菱溪大石从溪里拖到岸上,装上大车拉向丰乐亭,一路上引来市民围观,争相观看,“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菱溪大石》)大家议论纷纷,太守怎么会珍爱这块形状怪异的石头。与民同乐的太守又向民家索要来最小的一块,放置于丰乐亭南北两侧,让百姓观赏。兴致勃勃的太守不但为之作记,还写下洋洋洒洒的长诗《菱溪大石》,说嶙峋多孔的大石“皆云女娲初锻链,融结一气凝精纯。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想象它是女娲锻造,本可以去补天却被弃没用。

他以神奇的想象追溯:“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仑。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原随河源。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写这大石是块宝玉,是出使西域的汉使,从于阗获得,流入黄河源头,随河水流入中原。菱溪大石在诗中被比喻为宝玉,是女娲锻造的奇石,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许此比喻启迪了清朝曹雪芹的创作灵感,不得而知。

3

为便于更多民众观赏,后来菱溪石被人从丰乐亭迁到醉翁亭里。经专家鉴定,此石乃太湖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由石灰岩长期遭侵蚀后形成的。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以鼋山和禹期山出产的太湖石最为出名。欧阳修的好友苏舜钦看到《菱溪大石》一诗后,兴奋地写下《和菱溪石歌》,其中的诗句“居民百户石为业,日夜采琢山不贫。山前森列战白浪,犹似万百铁马群。”描述了当时居民开采太湖石的盛况。诗中还描述了滁民观赏奇石的热烈场面:“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

诗人称赞欧阳修:“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被高贤欧阳修赏激并赋予文化内涵的菱溪石,2019年9月获得“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示范遗存”称号,是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观赏石。当年“地僻而事简”的滁州,现今交通四通八达,欣欣向荣。一代文豪欧阳修的背影早已走远,但他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菱溪石记》等名文却穿越千年时空,熠熠生辉。

我爱有自然美景的公园,更爱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园。独坐在夜雨亭里的我思绪翩跹,想象欧阳修、苏东坡等文化名人,因他们留下的文化遗迹,成为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春去夏来,秋去冬来,满湖残荷倾听潇潇雨声,一年年莲落莲开,淅淅沥沥的夜雨仿佛下了千年,从宋朝下到今天。

2022-09-0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7264.html 1 3 菱溪夜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