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友
今年初,全椒县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圆满完成,国家图书馆将204种、201册的《全椒古代典籍丛书》全部出齐,这是椒陵古县的文化盛事。古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积淀的重要载体。全椒县整理出版本县跨越千年的古籍,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丛书》执行主编、东南大学张道锋教授,将本人在整理古籍工作中搜集底本,考查作者、版本、著录、馆藏等实况,对于疑阙的考证,以及撰写的提要等,整理成20余万字的《全椒古代著述考略》,为阅读和研究《丛书》提供引导和参考。笔者览读《丛书》及《全椒古代著述考略》,受益匪浅,略抒以下几点粗浅的阅读体会。
古县再竖文化丰碑
建于西汉初年的全椒县于2018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民政部命名为“千年古县”。全椒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五四”文学革命新潮的激荡,乾隆年间全椒名士吴敬梓著述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被重新发掘面世,并被誉为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胡适将吴敬梓列为安徽第一个大文豪。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吴敬梓《儒林外史》为椒陵古县竖立了第一块历史文化丰碑。
2018年,全椒县委、县政府以获得“千年古县”为契机,对全椒文化古籍加强重点保护和历史文化发掘,斥资千万元,将载入史册能搜集到的全椒籍作家著述的古籍,全部进行整理出版。此项文化工程由县政协担纲领导,并成立《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编纂委员会具体实施。编委会聘请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浙江师范大学黄灵庚、中国社会科学院王达敏、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南京大学苗怀明等为指导顾问。聘请东南大学张道锋教授为执行主编,担任具体的定审编撰工作。整理的成果汇编成《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
江淮古县全椒虽历史悠久,但自汉末以降,却是战火频发之地。文化典籍一次次遭逢毁灭。民国九年(1920)《全椒县志·艺文志》所著录的典籍,唐以前已灭失不存,五代以降尚存247种。这些古籍在今天全椒本县已很难见到。编委会以该志著录典籍为主要线索,再参考多种古籍文献目录,探访全国数十家图书馆,多渠道予以求索找寻。总计发现全椒各类古籍文献485种,作者197人,比民国县志《艺文志》的多出近一倍。编委会经过认真鉴别,去伪存真,遴选204种为《丛书》收录。
古籍整理历时三年半,至2022年1月全部完成出版。张道锋教授不辞辛劳,以沉稳务实的工作精神进行版本考订,文字识读,残页增补,残卷编排,逐一撰写前言、提要,并将古籍整理过程中的学术笔记撰成《全椒古代著述考略》一书。《著述考略》对所录古籍的作者、版本、著录、馆藏等进行精研考证,纠讹正谬达百余处,增补了既往方志中缺载的全椒古籍文献目录。《著述考》是便捷阅读和研究《丛书》的一把钥匙。
《丛书》题材广泛,遍及经学、史学、文学、方志、佛道、数学、天文、历法等多方面。收录204种,成书201册,编辑为18集。所录作者远自五代,近至民国,跨时千年,多达百位,其中个人专集15集。《丛书》最早的作者是五代南唐张洎,其次是宋代吴幵,直至明清民国。专集作者分别是吴敬梓与其家族姻亲吴沛、吴国缙、吴烺、金兆燕、金和6人,薛春黎、薛时雨两兄弟,以及憨山德清、吴鼒、江临泰、王肇奎、杨于庭、金望欣、吴钺等,其中《吴国缙集》附《吴昺集》,《金望欣集》附金望华著述,《王肇奎集》包括其妻张佩兰《吟香阁诗存》。《综合卷》一集,主要作者35位,涉及的还有数十位,成书62册。荦荦大家还有袁枚、梅曾亮、孔广森、孙星衍、洪亮吉、王鸣盛等数十人。《丛书》收录全椒旧志五部11册,最早一部是明泰昌年间刻本,其次为康熙、光绪、民初的刻本。
《全椒古籍丛书》的出版,从多个历史阶段、不同层面构筑了全椒千年文化长卷,是当代为椒陵又增添的一块文化丰碑。
古县再展文化长卷
吴敬梓及其家族学者群是《丛书》收集的重要内容。所收录的吴敬梓《移家赋》记载,吴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由数代祖辈辛勤开创积聚而成的。《丛书》收录的吴沛《西墅草堂遗集》是身后诸子辑佚刊刻的。其时正是明清嬗代之际,国鼎与国龙是明崇祯癸未(1643)进士,国缙、国对分别是清顺治壬辰(1652)、戊戌(1658)进士,国对还是一甲三名的探花。《丛书》收录吴国缙《诗韵更定》《世书堂稿》。全椒旧志著录吴国对著述较多,惜多亡轶,《丛书》只收录吴国对与知县蓝学鉴所撰的康熙《全椒县志》。
吴敬梓堂曾祖吴国龙有六子,长子吴晟,字丽正,康熙丙辰(1676)进士,宁化知县。吴晟孙、吴敬梓族兄吴檠考中进士。五子吴昺,字永年,康熙辛未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著《卓望山房集》《玉堂应奉集》《宝家堂集》《博议书后》。《丛书》将吴昺《博议书后》改为《吴昺集》,合于《吴国缙集》中。
《丛书》为吴敬梓家族两位姻亲金兆燕、金和各列一专集。金兆燕(1718—1791),字钟越,号棕亭。吴敬梓连襟、表兄金榘之子。年近五十中丙戌进士,任扬州府学教授。乾隆四十四年(1779),迁国子监博士,升监丞,分校《四库全书》。与表叔吴敬梓为忘年交,至为亲密。任扬州府学教授时为吴敬梓《儒林外史》刻板印行,也是《儒林外史》刻本初版,今不存。其子金台骏娶吴烺女。《金兆燕集》所收著述三种,分别为《国子先生全集》《旗亭记》和《婴儿幻传奇》。金和(1818—1885),字弓叔,一字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祖籍全椒。金和在苏州群玉斋本《儒林外史》跋文最后一句写道:“余母为青然先生女孙。”青然即上文提及的《儒林外史》杜慎卿原型、吴敬梓族兄吴檠。《金和集》收金氏著作两种,分别为《来云阁诗稿》及《秋蟪吟馆诗钞》。
《丛书》收录明代高僧憨山德清著述16种,编印了30册。憨山德清(1546-1623),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安徽全椒三汊河蔡村人。此次整理出版憨山德清著作30册,除小部分研究经史老庄等外,大多是佛教教义的深入研讨和阐述。
《丛书》收录明代万历八年进士杨于庭著述3种5册。杨于庭为政清廉,诗文俱佳,足迹到处,多有题咏。杭州岳庙诗刻今存。《丛书》收录清代作者最多,列入专集的重要作者除吴敬梓家族及其姻亲外,尚有吴鼒、江临泰、王肇奎、金望欣、薛时雨、薛春黎诸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从多个历史阶段、不同层面再现了全椒璀璨的历史文化长卷。
仰止前哲,再续华章
《全椒古代典籍丛书》对繁荣古县文化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开疆拓土意义。
首先是对全椒古籍进行了全面清理,这是一项空前的文化大工程。经过细致的工作,准确地摸清了全椒古籍存储的历史与现状。整理工作中,还访得一些重要的珍本、孤本。《洪武正韵》是明国子监祭酒、全椒人乐韶凤奉朱元璋之命,于洪武八年(1375)领衔主编,以七十六韵成书。四年后,发现该书有一些不足之处,便又命汪广洋领衔以八十韵主编成书。后因汪广洋涉事而亡,其所编之书也少有流行,成了罕见的孤本。这次从国家图书馆访得八十韵孤本予以收录。吴敬梓的《文木山房诗说》也是两百多年不见踪影。1999年6月,被周兴陆先生在上海图书馆发现此书抄本。《丛书》收录了周兴陆先生发现的《文木山房诗说》钞本。
其次,取得了多项鉴别考证的成就。如目录存储方面,古今公私目录著录的全椒古籍不乏讹误。[民国]《全椒县志》著录全椒许如兰《香雪庵集》十二卷,查对南京图书馆藏铅印本,作者实为合肥许如兰著。黄山徽州文化博物馆所藏《应制体诗》,著录为“全启南,金椒人”,实为“金启南,全椒人”。整理中纠正了这样的讹误近百条。
再次,《丛书》在收录多种、多集著述中,由道锋先生撰写了累积数万言的前言和提要。所撰仿照《四库全书总目》的样式,对古籍的书名、作者、卷数、版本等重要信息作了提纲挈领式的描述,成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重要表征。多篇前言中记述了考证新成果。如吴钺、王肇奎、吴国缙、金望欣四人,生卒年原文献都注不详,《著述考略》一一进行考证得出,在作者生平中载明。
全椒一贯重视本土历史名贤的研究。《丛书》的出版为本土历史名贤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文献资料。以薛时雨研究为例,起先,晚清全椒名贤薛时雨知之者很少,更别说研究。2018年滁州市、全椒县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国专家学者纪念研讨薛时雨活动。举办时,政协文史委已掌握了《丛书》收录的薛时雨众多文献资料,是研讨会成功举办的基石。
《丛书》所录的众多名流作者和著述,为繁荣文化开辟了众多研究领域。然而迄今为止,许多研究领域或缺乏深入,或无人问津。即使比较热门的吴敬梓研究也还有许多薄弱之处。诸如:
1、[民国]《全椒县志·艺文志》著录吴敬梓家族有著述的成员10人,按谱系排列即吴沛、吴国鼎、吴国缙、吴国对、吴国龙、吴旦、吴昺、吴敬梓、吴檠、吴烺,著录总文集达217卷。另著录吴氏姻亲金兆燕文集36卷。《丛书》将吴敬梓、吴沛、吴国缙、吴烺,以及姻亲金兆燕、金和6人列为专集,占全部个人专集的四成。不仅为“吴学”研究提供了便利,一些有分量的前言提要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儒林外史》版本是“吴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丛书》综合卷收录《儒林外史》各种版本达9种,成书32册。《提要》概述了《儒林外史》版本的衍递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儒林外史》版本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3、《儒林外史》创作主旨,是今天“吴学”有重大争议的研究课题。诸如是反科举制还是褒贬功名富贵,两说截然对立。《丛书》收录《儒林外史》多种版本、多种序跋,包括孤本序跋,对《儒林外史》主旨研究无疑是雪中送炭。
4、现当代对吴敬梓家谱世系的研究,还有很多阙如。如在吴敬梓曾祖辈五人中,只有吴国对延续到四代,吴国龙只到第三代。全椒自清中期至民国,吴姓文化名人辈出。哪些是吴敬梓家族后人,却已浑然不可考。《丛书》的出版必将能推进吴敬梓家谱世系延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