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1日
第A04版:专版

孜孜以求四十载 砥砺前行续华章

—滁州市公路学会成立40周年综述

宁洛高速与滁马高速交汇处甲埂互通

在滁天高速03标施工现场参观路面摊铺技术

在天铜路现场研究路基施工技术

学会组织工程师赴省道210改线施工现场开展技术咨询

市公路学会党支部召开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党课报告会

40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市公路学会发展的高度。

40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市公路学会发展的广度。

滁州市公路学会是由滁州市公路交通及相关科学领域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致力于为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服务,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科学技术普及与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智库培育与人才举荐、优质工程评审与职称评定等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滁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全市性协会的组成部门,是全市科技创新和发展公路交通科学技术事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40年来,在省公路学会、市交通运输局、市科协和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公路学会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植根于公路交通的沃土,不断成长壮大,历经五届理事会,现有个人会员269人,团体会员单位57家,已形成了体系完整,机构健全,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科技社团,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和服务能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重点领域实现崭新突破,为滁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学会创新发展的壮丽篇章。

宋婕 张青

筚路蓝缕 薪火相传

回望来时路,一个个里程碑里记录刻下了市公路学会不忘初心的弥足珍贵、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与时俱进的奋勇争先、阔步新征程的果敢勇毅。

1982年5月,一群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聚集在一起,怀揣着促进公路交通科技繁荣发展的初心与使命,成立了滁县地区公路工程学会(后定名为滁州市公路学会)。1982年至1987年间,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起步阶段的学会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开展技术科研活动等。1987年至2000年,成立了第二届理事会,推进发展阶段的学会积极参加省学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多次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观学习,支持了滁全一级公路新建及合宁高速公路的建设。2000年至2012年,成立了第三届理事会,快速发展阶段的学会积极参与省公路学会组织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成立了公路专业、汽运专业、交通管理专业3个专委会,办好《学术论文集》会刊。2012年至2019年,成立了第四届理事会,改革发展阶段的学会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办好建设讲座与培训、学会会刊,积极举荐人才,开展优质工程评审等活动。2019年1月至今,成立了第五届理事会,创新发展阶段的学会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学会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会凝聚力和影响力,树立学会品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开展科技奖励和人才评价,开展优质工程评审、征集评选学术论文等活动。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五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市公路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四个服务”工作职责,以全市公路交通科技进步为切入点,突出创新服务手段、挖掘服务潜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开拓出一条符合学会发展规律、独具学会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第五届理事会坚持“树立品牌意识,提升质量和实效”的学术工作目标,围绕和跟踪学科前沿动态和热点、重点,开展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学术活动,打造出具有滁州市公路学会特色的学术交流品牌,提升和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凝聚力。

会员单位中有1名外籍院士,8名教授级高工,一大批副高、中职工程师,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和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宽思路,探索新模式、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工作。抓好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充分利用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全国十大交通运输科普基地这一优势,举办6次科普活动,为科普基地与相关业务单位牵线搭桥,多次组织交通运输部公路科研院、四川省交规院、安徽省交规院、深圳大学、同济大学等地专家来基地开展研究活动,努力提高交通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

学会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与技术交流,破解公路建设中的难题。围绕市交通运输局确立的交通强国攻坚课题,进一步深化干线公路长寿面低成本沥青路面的研究,研究成果登上了2021年6月在西安召开的世界交通运输工程技术论坛(WTC2021),多名会员论文报告获奖。组织会员参加了由省公路学会组织的深中通道技术考察活动,赴延(庆)崇(礼)高速公路开展学术考察活动,参加引江济淮工程考察,开展美丽乡村公路建设学术考察活动。与会代表考察了第一届全国美丽乡村路和县花月大道,召开学术交流报告会,双方代表就美丽乡村公路建设的建管养运各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学会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始终把公路“四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组织本地企业与在滁建设的央企、名企交流,广泛推广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这项“滁州技术”,把新技术的应用作为滁州市建设工程“琅琊杯”评比条件之一,鼓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促进公路建设水平高质量发展。

学会加强党的支部建设,做到有办公场所、有标识、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先后修订完善了《学会资金管理制度》、《学会会计制度》等12项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学会管理水平,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学会高质量发展。

从零星个体到规模组织的蜕变,从单一交流到多元发展的演变,从服务行业到服务全市的蝶变,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征途中,市公路学会留下了一串串坚实闪亮的足迹。

春华秋实 成果斐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市公路学会的广大交通科技工作者始终发扬爱学习、肯钻研、能吃苦、敢创新的奋斗精神,汗洒我市公路桥梁。40年来,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52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0403公里,公路密度由1982年的24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130.9公里/百平方公里。1991年,我市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建成通车之后,合徐、宁洛、宁淮、徐明、滁马、宿扬、滁淮、滁西环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截至2021年底,高速公路营运里程580公里,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实现了县县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的目标,“一环三横四纵”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带动了全域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等级不断提升,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公路建设进入“快车道”,G104滁汉段、G328滁州绕城段、定永段、G345天长段等一批公路建成通车,“畅安舒美”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基本达成。

“四好农村路”建设卓有成效。近年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四好农村路”全面建设。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扩面延伸工程不断扩展,农村公路“路长制"全面实施,形成了“大动脉”连通、“微循环”畅通的农村公路架构,为交通支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栉风沐雨,记载着探索者的艰辛,鸿爪雪泥,印刻着奋斗者的足迹。由五届理事会推荐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梁冠军、滁州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朱玉虎,分别获得了由滁州市科协授予的2020年度、2021年度“滁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滁州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张业轩,获得了由省公路学会授予的“第七届安徽省公路学会优秀工程师”荣誉称号;公路检测中心王宗山获得了2018年“安徽省交通建设十佳优秀监测工程师”荣誉称号。经推荐,全椒县神山寺至碧云湖公路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路”。组织专家对申报2021年度滁州市建设工程奖交通工程的项目进行了资格审查、现场复查、综合评审,共有13个项目获得了滁州市建设工程“琅琊杯”奖。继续开展学术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已装订出版2本学术论文集。

接续奋斗 书写华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市公路学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继往开来,不断推进学会各项事业发展。

下一步,市公路学会将紧密围绕公路交通发展需要,立足并服务于行业发展大局,找准切入点,对关键技术和最新科技动态、热点事件进行把握,积极发挥学会人才和学科齐全的优势,主动作为,树立服务意识,推动公路交通事业发展。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参观考察、技术咨询、“四新”推广推介、教育培训等活动,为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提供学习、交流和探讨的园地,提升学会凝聚力和影响力。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学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持续深化学会改革,强化学会自身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畅通与公路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为广大会员和公路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在学术交流、行业调研、表彰奖励、人才培养写举荐等方面做好工作,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砥砺奋进。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乘着滁州奋力实现“5688”目标和“五五”愿景的浩荡东风,市公路学会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的浪潮中,风鹏正举,未来可期!

滁州大道跨清流河大桥

2022-07-21 —滁州市公路学会成立40周年综述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3450.html 1 3 孜孜以求四十载 砥砺前行续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