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7日
第A06版:教育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浅析《口技》《小石潭记》中的侧面描写

□陈世一

“语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每篇课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如何突出、丰满主题?我认为应从得体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充实的内容,恰当的手法等方面去考虑,在这里,我选择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两个例子简析侧面描写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领悟积累,增强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以《口技》为例,文章记述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文章开头通过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演前的气氛为文章蓄势,继而描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如描写听众的反应:“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处描写,作者没有一个字直接写口技艺人技艺高超,但仔细揣摩,字字都在写口技艺人技艺精湛。在教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揣摩玩味,再回扣课题,让学生在反复品析、悟读中体会侧面描写的精妙。

随即,我让学生思考,通过学习侧面描写,请学生用此种方法口头描述一下老师、同学或父母的品格,这样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以学促说,学以致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再以《小石潭记》第二段为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此段用潭中景物从侧面衬托潭水的清澈透明。本段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潭水,但认真品读,每个字,每句话又都是写潭水,写尽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仔细分析一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游鱼约一百来条,历历可数,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突出潭水澄澈透明。“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日光照射下的潭水,游鱼的影子印在石头上,可见潭水的清澈明净。“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除了侧面描写,作者在这里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游鱼轻快敏捷的姿态,令人喜爱。让作者暂时忘记因贬官带来的心里上的苦痛,获得片刻精神上的欢愉。此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谓神来之笔。

我在教授此段时,着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词句,领悟意境,再回扣课题,体会侧面描写对突出主题的作用。然后,启发学生借鉴此种表现手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如:2015年,我辅导的学生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习作《你是我的太阳》中有这样一段:“童年的夏夜,蝉在院子里茂密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这时也此起彼伏地嘹亮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衣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一轮皎洁的月亮高悬在蓝色的天幕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水泥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母亲手执蒲扇,轻轻地扇着,凉爽的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让我猜各样的谜语:“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我答是池塘里的青蛙,母亲便夸我聪明。随后像嫦娥奔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田”。

此段小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用蝉鸣、蛙声衬托夏夜的静谧平和,用月光的轻柔皎洁,衬托童年时的我沉浸在母爱怀抱中的幸福和甜蜜。语言清新优雅,画面温馨感人。

语文课文就是一座金矿,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每篇课文都有精彩闪亮之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聚焦精彩段落,融识字、学文、思想教育,写作于一体,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加强积累,从而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滁州市第六中学)

2022-06-17 ——浅析《口技》《小石潭记》中的侧面描写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0694.html 1 3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