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6日
第A06版:副刊

滁州“双亭”, 历史的馈赠与永远的继承

○张国富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千年古滁州逐渐被人们称为了“亭城”。

“亭城”,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古雅名称;“亭城”,一个让滁州人幸福感深深的名称;“亭城”,经历千年风雨,一路艰难地走进今天的时代;“亭城”,今天你终于展现出了最美、最动人的容颜。

从21世纪初始,直到今天,古滁州城区现已建成各式各样的公共景观休闲亭阁达200多座。各种造型别致、清雅优美的亭阁,遍布城区公园、绿地和街巷。这不仅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环境,而且对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渲染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年古滁州必将以别具一格的优雅风姿,独一无二地展现在中华大地的城市之林。

滁州“亭文化”建设的序幕大概是从2001年拉开的。那年的滁州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应尽快抢救修复、并逐步开放丰乐亭的议案》。这一议案的形成,不仅反映了滁州人民多年的愿望,而且全面促进了对滁州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此后,市人大有关部门继续对此议案跟踪督办、加强调研,有力地促进了各承办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多方协调,通力合作。此后不久“大滁城建设”开始:棚户区拆迁,旧城改造,景观资源整合扩展,文化古城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设计企划,描绘蓝图。

滁州建设“亭文化”,不是偶然的灵机一动,不是拍一下脑袋就凭空臆想出来的。滁州的“亭文化”有着它久远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人文涵煦。当今适逢升平盛世,雨露滋润,才得以发育生长,渐臻成熟。这个根源,就在于滁州有着“千古名亭”“天下第一亭”美誉的“醉翁、丰乐双亭”。

早在950多年前的北宋庆历年间,滁州的醉翁亭和丰乐亭就已享誉天下。这两座亭子都在庆历六年(1046)同时立地建成。一代文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欧阳修老太守不但分别为两座亭子起了名字:“醉翁亭”和“丰乐亭”,还分别为她们写下了不朽的千古名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两篇美文同时双双入选中国古文学的“珍藏宝库”——《古文观止》。文以载道,立言千古。从此以后,亭以文传,文以亭传;美亭、美文,美名传天下。

滁州历史悠久,山美水秀,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古建筑遗迹比比皆是。而自从欧阳修谪贬滁州以后,“诗人不幸山水幸”,滁州的文化品位在他两篇美文引领下,陡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高度。两篇美文不但记叙了两座亭子的建筑始末,形胜行乐,而且描绘出一幅“华胥愿景”的画图。

“双亭”的诞生,是欧阳修谪贬滁州的产物。欧阳修的谪贬,是因为支持了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新政”就是改革!改革需要强大的正能量,需要高尚的人格、光明的心理,还需要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勇毅,更需要乐为天下大众肩挑苦难的担当,百折不挠、豁达乐观。

既是改革,必然会触动许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和奶酪。于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但是小人自有小人的厉害,他们心理卑污,寡廉鲜耻,手段狠毒。造谣、构陷、射暗箭是他们的惯用伎俩,而且屡屡得逞。庆历五年,在新政推行的重要时刻,一批革新派的重要人物被诬以“朋党”,纷纷落马。欧阳修为此大声发言抗议,写出了著名的《朋党论》,以正视听,以匡正义。不料,暗箭难防,他竟无端被泼了一盆无中生有的污水,有口莫辩。以致从“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的位置上被贬来滁州。此时,年仅38岁的欧阳修,在他仅仅10多年的宦海沉浮中已经是第三次遭贬。

公元1045年的深秋,欧阳修举家来到滁州。此时,他的身心早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官场的倾轧,家庭的不幸,老母病重,女儿夭亡,千里舟行,孤寂凄清。但是他的心里憋着一股气,窝着一团火。他写诗说“孤思一许国,家事岂暇恤”,心里缠绕的都还是那些官场斗争的事,自家的私事却顾虑不得。

然而,到了滁州,下船上岸,大出意料之外的是,滁州的十月小阳春竟是想不到的美好。天高云淡,遍地菊花绽放,父老乡亲,淳朴而热情地欢迎着他。比起开封汴京,那一张张小人的阴险嘴脸,欧阳修的感觉像是一下从地狱跨入了天上人间。近十多年,从景祐三年(1036),他初入仕途以来,几乎是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从馆阁校勘、初贬夷陵,然后是乾德县令、武成军判官、通判滑州、太常寺丞、出使河北,每到一地任职,长不过两年,短仅数月。而这一次虽然是谪贬而来,但是一州之长的主官,任期三年,可以实实在在地以主人的身份做一些事了。想到这里,他写下了第一首“滁州诗”自勉:……居官处处如邮传,谁得三年作主人!三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几乎是下船伊始,他就抛却了一切不幸与不快,迅速投入了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深入实地、调查访问的工作。这些在他的近百首“滁州诗”里都有形象生动的记录。

在滁州,欧阳修宽政、善政、勤政、乐政。他不但关心民瘼,而且能与民同乐。正是这种“民本思想”的雨露浇灌,醉翁亭和丰乐亭这一双“姊妹花”,才开放得异样鲜艳。所以,醉翁、丰乐二亭,乃是历史对滁州最丰厚的馈赠。

一千年来,滁州人民面对这历史的厚赠,面对老太守心血凝聚的遗产,爱之至深,惜之至切。虽然千年的风雨侵蚀,早已使它容颜衰老,同时还有一些盗贼流寇不断地来此抢烧劫掠,动辄把两座亭子毁为废墟,但是滁州人民从来都是以无限的景仰、不屈的意志和继贤守成、发展创造的精神,屡圮屡建,使得两座亭子每每得以历劫重生,容颜永驻,常修常新。

欧阳修来到滁州的第二年,醉翁亭、丰乐亭次第建成了。欧阳修非常高兴,也非常骄傲。他写信告诉好朋友梅尧臣说:“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故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但是时间过得太快,转眼三年过去,到了庆历八年的春天,欧阳修要走了,滁州人在清流关设宴为他践行。欧阳修激情难抑,口占一诗:“花光浓烂柳青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如同寻常醉,莫教管弦作离声。”三年,欧阳修以赤子之心,为滁州留下了百首诗歌;留下了祈晴求雨的“柏子龙潭喜雨”;留下了供全体人民共同观赏的“巨形菱溪奇石”;留下了三个难得的丰年……而更加无比珍贵的是,老太守留下了“醉翁、丰乐”姊妹花一般的亭子,和两篇传诵千年不朽的文章。

名亭名文,为灵为肉;不朽名著,老幼能诵。

你听,琅琊山下,花朵一般的孩子们正用百灵鸟一样的童声朗诵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你看,春风、阳光里,孩子们用泉水般清亮的眸子,在晨光里阅读着: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2022-06-1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0630.html 1 3 滁州“双亭”, 历史的馈赠与永远的继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