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家住定远县桑涧镇的董学礼,在工作中右手前臂被机械绞断,被认定工伤后,因疫情原因不能开展线下鉴定,他的情绪非常激动。得知情况后,市人社部门立即安排鉴定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进行线上鉴定,让他顺利拿到了工伤赔偿。今年以来,滁州市在工伤参保扩面、伤情鉴定、待遇支付方面提质提效,努力筑起有温度的“三道防线”,有效维护了工伤职工合法权益。
扩大参保面。开展“人社政策面面观”宣传,对建筑企业职工实行全员参保,同时扩大参保领域,由国有、集体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社会经济组织、事业单位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并将快递、代驾等新业态人员列入参保重点,在全省率先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79万人,占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1.92%,居全省前列。
畅通鉴定路。出台疫情防控期间工伤申请和鉴定指导意见,选聘84名医疗卫生专家组建工伤评审专家库,对因疫情原因不能及时提供申请材料的,鉴定专家通过远程视频在线鉴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申请快速认定、立办立结,因履行疫情防控职能5起工伤人员均在24小时内得到认定。今年以来全市共认定工伤案件1829件、开展伤残能力鉴定1140人。
缩短结算期。继续实行工亡人员工伤保险相关待遇一次性打包办理和工伤保险业务承诺制,优化窗口服务,快速落实工伤待遇支付。在窗口推行“一门办理”、“一次办结”,优化办事流程,压缩业务时限,将法律规定的60日支付待遇时间缩减50%。按照“应付尽付”要求,快速支付伤残人员相关待遇。截至4月底,全市共拨付工伤保险待遇2215人8330万元。
(叶传龙 王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