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2日
第A06版:副刊

追梦荆条坝

○宫开理

编者按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书山一程,游水一更,人生的内修往往是在知与行的相互磨合中自然完成的。宫开理先生因在书中看到《荆条坝》,而后欣然重游朱元璋的诞生地,从而激发了对民间俗语“癞蛤蟆躲端午”、地名“荆条坝”之所以被呼之为“金桥坝”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张祥林先生则在参观“缘缘堂”的过程中,推测李叔同与滁州的联系,思索保护建立名人故居或博物馆的重要性,收获了“藏胸丘壑知无尽”的人性观照。“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由此观之,二位先生可谓得之矣!

疫情尚未了,人在家中藏。想起旧书柜,翻翻老文章。一书捧在手,名是《传奇说凤阳》。一翻便见《荆条坝》,眼睛一亮堂。满鼻墨香味,带进老地方。斗转星移二十载,出版书页已发黄,决定研习旧时作,追梦古坝旧时装。

友人开车,离中都,过濠城,谈笑风生,来到东乡。穿越漫天飘舞杨絮,一同重返荆条坝上,视野开阔,心情激荡!荆条坝已面目全非,过去的弯曲土路,小道羊肠,都变成宽敞的水泥路,高洼不平的泥泞风景永远不再登场。记得我二十年前见到的荆条坝,就是一堵不高的土坝,远看就是一堵败秃的高墙。上面长满的是荒草,下面是细流终日流淌。坝外底座下的荆条密密麻麻,最养眼的是南面及西南拐的小山上,长满了苍松翠柏,松涛阵阵,鸟语花香。氧离子高达万计,荆条坝的水也特别清凉,追溯源头,坝中之水全从山下的泉眼流出,不分冬夏朝坝中流淌。其次就是天然水,山北大片的雨水都积蓄库塘。尤其是坝底的荆条棵里,细流淙淙,冬夏不息,古今流淌。我惊诧地问当地老人,这库坝如此渗水,怎么没人管呢?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何况这细流有一车水头呢!长此以往,古坝毁也!老农磕了磕长烟袋里的烟灰说:“这坝子从古到今就这样流着,天王老子也不能让这坝子不漏水。不信你可问一问上苍。”

我好奇地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老农清了清嗓子说:“你想知道这坝为什么漏水堵不住吗?神啊!”我当然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想听一听到底有多神。

“好吧,我就来说这荆条坝为什么堵不住长期漏水的故事吧!”接着,老农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荆条坝的故事来,这村子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多少代都呼之为东乡。不信咱刘家的族普上就记载着这个古老的村名。几百年前,朱元璋的母亲就是咱东乡的姑娘。当年盱眙遭灾,他全家迁居于此,朱元璋就出生在北边的小山上。小时候在舅舅家放牛,刘家是个大地主,算是他远房舅爷。他放的牛多,把所有的牛都圈在刘家南面的小山上。别看这山不高,却神气十足,这与北面朱元璋的出生地小山遙相呼应,也是童年时代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他放牛是散放的,把牛散放在山上之后,自己睡在小溪的树荫下,牛吃饱后,都要到山下的小溪里来喝水,故散放的牛一条也跑不掉。每天中午,表嫂是要来送饭的。这天太阳歪西了,表嫂还没到,饿得朱元璋大骂表嫂,万没想到,朱元璋的骂声早已钻进了表嫂的耳朵。表嫂走到他身后,他全然不知道,表嫂大喝一声:“秃驴!饭来了还骂!”朱元璋并不惊慌,却理直气壮地说:“怎不骂呢,饱汉不知饿汉饥呀,什么时候了,才把饭送来?”表嫂说:“我没闲着!在家挑水浇庄稼呢,这么旱的天,浇颗庄稼活颗苗,来年没有庄稼了我拿什么送给你吃?要有本事,把这白白流走的水筑坝堵起来浇庄稼,我每顿饭都给你带壶酒来,保证把你像皇上一样好酒好肉地供着。筑不起来坝,这挎饭的荆条篮子也用不上了,嫂子也不伺候你了!”

表嫂说罢,把饭往地下一放,连篮子也不要了,气哼哼地走了。朱元璋看着表嫂的背影,怒火填胸。他吃着饭瞅着小溪中的细流,觉着嫂子这句话还有点道理。这泉水白白流走真是可惜了,他随即把荆条篮子里塞上土块,往小溪里一扔,顺口说:“荆条篮子快长大,请你阻水筑成坝。表嫂不拿酒和肉,看我怎么收拾她。”

他话音刚落,在小溪上横跨东西的大坝出现了。朱元璋看着大坝,心想:该起个名字呀,叫什么呢?他第一感觉就是表嫂的荆条篮子,所以脱口而出:“就叫荆条坝吧。”就这么神奇,涓涓的泉水顷刻之间,由一条小溪汇聚成了碧波荡漾的大水库,神!

第二天中午,嫂子又来送饭了,朱元璋在树丛里睡着了,嫂子一看眼前波浪滔天的大水库,对朱元璋惊羡不已。想起昨天和朱元璋说的话,却慌了手脚。好在今天是端午节,这菜还过得去,没有酒,他醒来吃饭怎么办?嫂子见小叔还未醒,伸手拿个水壶到坝下灌了一壶水放到篮子里,自己捂着嘴笑着跑到树林里去偷看。朱元璋醒来后一嗅,发现嫂子的饭菜比往常香,忙跑步去提饭篮子,一见菜篮旁有几只癞蛤蟆,它们嗅到饭菜香也想来分一杯羮。朱元璋对着癞蛤蟆,很平和地说:“今天是端午节,你们快去吧,嫂子来了会要你们命的!”癞蛤蟆一听,赶忙隐蔽起来。直到现在,端午节基本见不到癞蛤蟆,尤其是正中午时。它们都躲起来不敢见人,特别是女人。因此人间才有“癞蛤蟆躲端午”一说。

朱元璋今天饿过了点,看嫂子送来这么多好菜来,兴奋不已,高兴得自语道:“无酒不成席。嫂子,我把大坝筑起来了,今天真得给我拿酒来了!这女人说话还算数。”说完随手拿过水壶喝起来。由于饥饿的原因,他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也不管它是酒还是水。

等朱元璋把饭菜都吃完了,嫂子得意地从树林中出来。问道:“今天的饭菜怎么样?”

“不错!”

“今天的水酒怎么样?”

“好!有点淡。”

“还淡呢!水就是酒,酒就是水!哈哈,不管是水还是酒,反正有水浇庄稼了。”嫂子大笑着提着空篮子走了。朱元璋看着嫂子的背影,哭笑不得,事情往往就是如此,不捅破糊里糊涂就过去,只要捅破了问题就来了。想起嫂子糊弄自己,拿水当酒,特别恼火,大骂嫂子欺骗了他,满腔的邪火没处发,所以便想出个绝招,挖黄泥搓起了泥条。嫂子不多时转身又回来,她根据朱元璋平时的习性,推测他可能又会搞出什么恶作剧,果不出所料,嫂子看着这长短不一的黄泥条,不解地问:“你这搓的是啥呀?朱元璋不好说是拱坝子的,只有顺口说:“是金条。”

“啥?是金桥!桥呢?我让你出妖蛾子!”说着一脚将长短黄泥条统统踢进水库里,然后扬长而去。

朱元璋见嫂子如此霸道,特别生气,看着被踢进坝下的黄泥条,口中念道:“长的变黄鳝,短的变泥鳅,拱吧!”他这边话音落,坝底细流出。

所以,直到今天,大坝虽然用水泥石块浇筑,可坝底仍然有回流。沧海桑田,“荆条坝”被后人也呼之为“金桥坝”了。

古往今来,这个传奇故事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趣谈。

今天,我又重返荆条坝,确实和二十年前的情形大不一样。中国明史专家毛佩奇数往凤阳,经过数次考查确定:燃灯就是朱元璋的诞生地,并组织全国明史专家开研讨会,最后确立了准确的位置,谋划要新建大明皇帝朱元璋诞生博物馆。这儿是朱元璋童年放牛、玩耍、捉迷藏的地方,不仅有神奇的故事,还有美丽的传说。这里有烀牛锅、打碗面,荆条坝等神奇的地形地貎,还有朱元璋“身份证”所载明的出生地——千年古村落东乡。

我问同行的朋友,朱元璋出生地有什么地表吗?朋友一指北面的小山,只见高高丘巅上,有一座似庙非庙的明清模式的大型建筑群,坐落在云雾之中,晚霞辉映,炊烟袅袅,五色交绕,仙气十足,整个山丘和建筑群都笼罩在云蒸霞蔚的彩雾之中。我这才恍然大悟,赶紧邀约朋友,前往北山看看大明开国皇帝的诞生地。

朋友说,那是三进式的殿宇,前面是山门,大门上写着“朱元璋故里”。中间是碑亭,上面记载着朱元璋童年时期的传奇故事。后面是大殿,里面雕塑着朱元璋的巨像。两旁是数尊跟着朱元璋出身入死的文武官员像。左右两边是偏殿,里面也刻着朱元璋童年的伙伴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还在施工,我们不得随意进出。我带着遗憾,望着隐隐披纱且迷雾重重的朱元璋故里,暗自下决心,待明年,专门去游小北山。看看朱元璋的童年传奇。

如今,古坝碧水如虹落,船动清波若鸟旋。亭榭隐隐,园林陶然。古老的金桥坝,已成为东乡特别靓丽的旅游景点,被称为紧随小岗之后、凤阳东方的一盏旅游明灯。配套工程也相继完成,古老的燃灯寺也要重新修建了,燃灯街道全面拓宽,瓦房变楼房,学校也是现代化模式,建筑造型很阳光。街道两旁满眼是名贵树木,各种花草散发着扑鼻的清香。燃灯居委会徽式建筑也别具一格,特别敞亮。钱杆子洪武棍打的是大明的启迪,双条鼓小铜锣敲的是洪武历史的辉煌。今天燃灯重新掘起,再敲新花鼓,重建美丽乡。

燃灯的仁人志士用“金桥坝”这个古老的芳名,注册了酒的商标。由此我想起了当年幼小的朱元璋把金桥坝的水当酒喝,酒水二字紧密相连,酒就是水,水就是酒也。诗曰:

人间糊涂忌聪明,说破真情伤人心。

水当酒时人间乐,酒当水时淡亲情

淡水养得万物盛,浓酒专门醉刘伶

金桥坝水琼浆液,淡水作酒世事蠃。

我想这位做酒的仁人志士,定是掌握了时代的命脉,他既了解朱元璋的历史趣事,又瞄准了金桥坝中的水质纯香。更知悉金桥坝的水,乃是皇帝当年饮用的玉液琼浆,由此来翻新历史的传奇故事,写出当下的绝妙文章。为做大做强自已的实业,从高校回到家乡,专门制作销售“金条坝”酒,撰写人生的新辉煌。

燃灯的娇子啊!家乡创建美丽乡村,再造天堂的故园,怎能缺少有传统品牌、地方风味的美酒呢?天涯的创业人,更应该走到时代领先的行列,为家乡的掘起而奉献。让人们看着燃灯美丽的自然景观,倾听着朱元璋的童年故事,观览着大明皇帝朱元璋的诞生博物馆,喝着“荆条坝”的美酒,品味着美好的人生,岂不快哉!

2022-06-0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9431.html 1 3 追梦荆条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