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7日
第A06版:教 育

“香菱学诗”的教学点点滴滴在心头

□庆克林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正是受此话的蛊惑,十五年前,我才斗胆把“香菱学诗”搬上公开课的讲台。没有想到的是,那次“离经叛道”的选择,竟让我收获颇丰。时至今日,诸多的教学片断还在我脑海里荡漾。

“一部红楼多少梦,香菱学诗最痴情。香菱是谁?向谁学诗?写诗歌了吗?”寥寥数语,导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有意淡化第一个问题,转而关注后两个问题。学生纷纷举手,一吐为快。我顺势抛出问题:“林黛玉推荐香菱阅读哪些诗人的作品?香菱阅读诗作以后,谈了哪些体会?”学生浏览文本,旋即梳理出了答案。囿于课文篇幅较长,我用课件展示出关键的句子,在学生的齐读声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气氛活跃,快乐的花朵完全绽放了。

听课的同事见此情状,脸上洋溢着轻松的表情。在这以前,他们得知我公开课上的篇目是《香菱学诗》时,显得异常惊讶。同事们认为短小的课文有利于老师的课堂调度,还可以设置表演的“剧目”,以便为教学增加亮点。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何况还有学区教研中心的同行前来指导。但我意已决,想挑战一下自己,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我趁热打铁,课件弹出香菱苦吟而成的三首诗作。指令学生齐读以后。我征询道:“文章哪些语句表现了香菱苦心写诗情景的?区分一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你们认为哪首诗作写得好?说说原因。如果感觉有困难,可以划出林黛玉评点的句子。”对于前面所问,学生各抒己见。可谓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三下五除二,解读了此部分的文本内容,令我欣喜。对于后者疑问,学生解决遇到了拦路虎。好的是,我的提示起到了作用。有位学生迅速搬出林黛玉的看法。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勾出林黛玉对三首诗作的评点内容。又是在朗读声中,学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我拿起粉笔从容地写出三行板书:黛玉指导学诗门径;香菱读诗体会;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粉笔放到盒子里面后,我的心里踏实多了。

出乎我的意料,学生郭雪薇站了起来。“老师,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这位女生一向彬彬有礼。“当然可以!”我回应道。“在我看来,香菱写的三首诗都很好,为何林黛玉却对前两首诗不满意呢?”问题一出,我感觉有点棘手。不过,问得很好。我在备课的时候,对此也有所琢磨。后来一番思索,感觉林黛玉说得挺有道理的。虽然她评点得很到位,但是古白话的障碍,还是给九年级学生带来了困惑。我赶紧接过话茬,尝试回答好这个问题:“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重在抒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你们看,第一稿诗写了月儿美丽明亮,可供观赏,但是意思浅显,少有余味可寻,堆砌了月亮很多的称呼,措词不雅。第二稿诗呢,语言近乎诗了,用了铺成的写法,只说了月色美,明显离题了。此诗几乎与情绝缘,也就与好诗擦肩而过。第三稿诗歌的四联起承转合极为清晰,一改前两稿之不足。尤其是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融入作者孤单无依的感情。故而是篇上乘之作,得到林黛玉的青睐。”一番诠释后,学生们恍然大悟,听课的老师们眉梢带笑……

一波才平,另波又起。学习委员柳菊右手举得极为坚决,她起身发问道:“林黛玉为什么让香菱优先阅读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李白的七言绝句?”面对突如其来的疑惑,我打起了“太极”,把问题抛给同学们,尴尬的是,竟无人接招。听课教师替我捏把汗,我略作沉思,只能靠平时积累的家底,和盘托出:“王维最擅长五律,‘诗中有画’,初学者容易入境;杜甫的七律多关注现实,抑扬顿挫,引人入思;李白的七绝想象奇特,飘逸奔放,教人入术。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以后我们可以再讨论……”我诠释完毕后,身心得以释放,听课者笑意粲然。

众位学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其余的内容学习得很顺畅。最后我把“香菱是谁”的材料用课件展示出来,点燃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激情。而后,布置了作业,铃声稍后响起。

品读经典,浸润心灵。一节公开课,万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单位:凤阳县李二庄中学)

教学札记

2022-05-2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9007.html 1 3 “香菱学诗”的教学点点滴滴在心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