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5日
第A03版:副刊

我与这三山

□王光甫

由于工作原因,我曾与三座山结缘。虽然离开它们多年,山影经常在梦中出现。

第一座是龙山。龙山离我家不远,山上有座庙,每逢庙会,香客和赶庙会的人还真是不少,熙熙攘攘。有次庙会,我逛累了,找到庙里的住持,打听庙会的来历。住持告诉我,相传龙山寺庙里有个尼姑庵,庵中住着一位小尼姑,她不仅人长得眉清目秀,还知书达礼。那时庙里来了一位贫寒书生,借宿在这里埋头读书。日子长了,书生和尼姑产生了感情。但是囿于戒律,两人虽然两情相悦,却不能挑破窗户纸。三年之后,书生要进京赶考,两人依依不舍,书生再三叮嘱尼姑,一定要等他回来,还俗成婚。书生走后,尼姑一心一意痴心等待,花开花谢几个春秋,总也等不到心上人身影,绝望之中,悬梁自缢。哪知书生不仅功成名就,后来还做了柴王。柴王来到庙里,得知真情,悲痛之余,在龙山顶上,重修了寺庙,以志纪念。我听了这个故事,越发对龙山喜爱。整个少年时代,在山上玩耍,在林间诵读,在溪边徜徉。晨曦中,吮吸大自然的清新;暮霭里,陶醉层林尽染的秀色。斗转星移,现在龙山上建起了大雄宝殿和多个配殿,香客云集,成了一处旅游胜地。我退休以后,经常过去看看,寻找少年的记忆。

第二座是孤山。我对孤山的感情,是到孤山公社担任书记之后建立的。原先有个说法,孤山孤山,孤孤单单,意为这里交通不畅、闭塞落后。我上任以后,跑遍了孤山的每个旮旯,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了如指掌,感觉孤山不是贫穷的代名词,反而是个潜力巨大的好地方。抗日战争时期,前辈们在这里打游击,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里的群众思想淳朴,办法点子多,革命觉悟高,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在那个年代可并不多见。全公社生活稳定,秩序井然,很少发生打架斗殴与偷鸡摸狗行为,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些都让我对多孤山群众产生了敬重之情,也更加投入工作,带领全公社乡亲搞好生产。不久,孤山成立了林业总场,陈家声同志担任场长。我和他一起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把孤山大大小小的山头都栽上了松树,形成了今天全椒西部的林海。如今,柏油马路直通孤山,这里还成了旅游热点,孤山不是孤单,而是不简单。

第三座山是瓦山。瓦山在全椒县西王乡境内,那时基本上是荒山秃岭。我在担任西王公社书记期间,正赶上“大绿化”,记得当年瓦山林场场长是黄业俊,白天他带着林场工人栽树,晚上还要接受群众批评,就这样他还坚持把瓦山全部绿化起来。我经常到瓦山检查工作,一去就要登上最高峰的望火楼。站在望火楼上,举目四望,周围森林、村舍、田畴、水库等尽收眼底,真是“一览众山小”,林是郁郁葱葱,田是花团锦簇,水是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在乡野的美妙画卷之中。特别是傍晚时分,山下炊烟袅袅,漂浮在林海之中,分不清是林中云,还是云中林,虚无缥缈,亦真亦幻,伴随着鸡鸣狗叫之声,好一幅人间烟火胜景。

龙山、孤山、瓦山,是我所经历过的三座小山,也是我人生中的三座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很难再攀登这三座山了,但它们已经和我融为一体,常常梦中相见。

2022-05-2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8861.html 1 3 我与这三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