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春
皖中合肥、滁州,一道龙骨蜿蜒,构建了独特的地理风物和文化景观,江淮分水岭将一粒水分为两爿,一爿归长江,一爿入淮河,岭上风光旖旎,岭下风情万种,端的要多绚丽有多绚丽、要多厚重有多厚重。
合肥古老,因水而生,水交汇而邑而城,城留水万千百态而诗而画。三国故里、大湖名城,道出了合肥的前世和今生。
流连合肥山水土地情缘中,巢湖碧波荡漾,紫蓬山烟云氤氲,古三河巷连阡陌,黛山湖湖光山色、教弩台松烟陈老、天鹅湖月泊浅影、冶父山铜铸锋剑……更别说有巢氏攀枝摘月,可品味的太多太多。
偶尔俯首,曹操、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姜夔等历史名人,便款款而来,生动的传说在一方风生水起的土地上又演绎出新的故事。
合肥城古老,而她的风骨里充斥着创新创造的基因,追风而起,科教的盛名已成为合肥最具特质的主题词。
“环滁皆山。”《醉翁亭记》已然将滁州的大美之名,典记在历史的厚籍中,欧阳修当年环顾四野,笔蘸春秋,记的是亭,又何止是亭,亭外山川朗明,竞走的是一地风流。
“吴风楚韵,水碧山幽;景胜江南,秀领淮右。”“一山一亭,一书一文,一帝一村,一歌一舞……”无不陈述着滁州大地星光灿烂的胜景。
宋城一角,去听欧阳修的息叹。走太平,去吴敬梓的故里探访。明故宫,去找“凤阳本是个好地方”的原味。池杉湖,去观白鹭清晰的翅膀。红石峡,去领略大自然的狂放。天长99号,爱与情的相伴,《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正是心与心的碰撞……这一切,都在滁州的大地上发生,历史和今天交融,如若天和地的交合。
龙骨拱立,江淮风水岭韵色丰富,合肥和滁州在皖中的土地上竞风流。
有好的景色,必然相伴美食。唯美景、美食不可辜负,倒是千年不变的况味。美景伴美食,美食佐美景,无酒而醉。
罍街,似乎是合肥美食的窠臼,在这里合肥的美食汪起了“美食者”心中的游鱼。去细细打探下:泥鳅挂面、侨乡虎头鸡、黄鳝煲、石塘驴巴、芥菜牛肉、三河小炒、庐州烤鸭、三河米饺……无不在浅吟低唱,令人唇齿生香,舌起风云。
滁州也不逊色,众多好吃的,让“吃货”生发心中的风月。鲜美的鱼家宴,沸腾的羊肉面,银色的梅白鱼等等,是情怀,是美食,更是智慧。再加上全羊汤、管坝牛肉、香酥滁州鲫,滁州美食的经纬齐全了。
事实上美食在民间,合肥和滁州都不例外,民间小调才是天籁。
汪曾祺说:徽菜指的是徽州的菜。不以为是,徽菜是安徽菜的统称,合肥、滁州的美食是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皖中有说不完的事,仅纪美景、美食,也是蜻蜓点水,太过狭隘、浅薄了。有一件事得记下来,1978年合肥肥西小井庄、滁州凤阳小岗村,一前一后率先开展包产到户、大包干,开启了改革的先河,成为我们集体的记忆,这可谓是皖中的大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