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宛原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学习书法实际上就是习字者用眼感受美、用眼发现美、用心体验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书法大师沈尹默曾经说过:“世界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因此,书法鉴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一旦学会欣赏书法之美,自然就会喜爱书法、练习书法。
指导学生鉴赏书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学会感知。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书法作品,透过作品的形式,感受、领会作品的形象、气韵、风格、情趣等。比如带领学生欣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学生会脱口而出:“美,实在太美了!就像一个不施粉黛、风姿自然、不肥不瘦的美人!”但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可能就会“眼前有景道不得”了。不过不要紧,这是艺术欣赏的第一步。
二是学会分析。即指导学生概括、归纳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手法以及精神内涵等。比如我在带领学生鉴赏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时,学生大呼看不懂,不明白为何被评为天下第二大行书。此时,我就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气势,然后启发他们用一些词语加以概括,比如“豪放”“气势磅礴”“不拘小节”“痛快淋漓”等等,然后再挑出单个字仔细分析,每个字都有严谨的书法程式。接下来,对比颜真卿的楷书和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可以找到《祭侄文稿》的创新和突破;最后向学生交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颜真卿的情感。《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当学生了解了背景后,一下子就明白了作品中所蕴含的疾痛惨怛、哀思郁勃的悲愤之情。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时尤为率意,但在率意之中显露真情,丝毫没有刻意为之的书法痕迹,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三是学会判断。这是指导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判断,对作品的艺术价值、重要影响、历史意义、艺术上的得失、给人的启示等进行“批评”,进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只有懂得如何评价一件作品,才能取其长处,避其短处,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鉴赏能力。米芾是宋四家之一,他对唐朝的草书巨擘张旭、怀素多有微词,认为“张颠俗子,变乱古法”,说怀素草书“不能高古”等等。观点可能有些偏颇,但自有一番创见。
当然,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判断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当地讲解一些书法基础知识,如汉字的起源、字体演变,书法的实用价值、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书法理论常识,如了解笔画、笔法、结构、墨法以及章法构成要素的概念、内涵以及相互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做到知人论世,然后再对具体的书法作品进行审美判断就会容易一些,这时候,再让学生欣赏《苕溪诗帖》《丹阳帖》等,就会比较容易分析判断米芾书法为什么“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了。
有人说,书法是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在书法教学中同样适用。因此,指导学生鉴赏书法能够获得美的愉悦,产生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是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作者单位:凤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