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5日
第A02版:综合新闻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全媒体记者李邦军 通讯员周人峰

农历新年前后,是香菇生长最为旺盛、销售最好的时候。

在南谯区施集镇丰山村,相比冬季农闲时的冷清,这里却是一片热闹景象。走进村企联建的食用菌产业基地,放眼望去,一座座标准化香菇大棚鳞次栉比,白茫茫连成一片。虽然室外寒气逼人,但大棚内温暖如春,整齐划一的出菇架上层层叠叠地放着一个个长约半米的菌包,这些长相类似小木桩的菌包上,已经长出了不少香菇。“香菇对温度控制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每天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食用菌大棚内的监控摄像头、感应器,第一时间了解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情况。”负责香菇园管理的村民刘大明一边介绍着管理经验,一边组织工人采收、分级,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引进的是全国香菇大县浙江省庆元县先进的香菇种植技术,加上南谯区本身拥有丰富的麻栎人工林资源,用麻栎做菌棒产出多、品质好,两者结合起来可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施集镇党委副书记刘晓敏介绍,施集镇交通便利,气候环境优越,非常适合食用菌种植。2021年7月,该镇成立南谯区首家、镇政府控股、立足当地资源、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纯农业开发企业——滁州市清泉农业旅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同年10月,总投资800余万元建成一期占地30余亩、标准化、设施化、反季节、立体化香菇大棚50余栋,试种反季节香菇50万棒,并获得成功,产销两旺。“按照一棒出菇3斤,一斤市场价5元计算,产业基地在带动周边大批农民就业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刘晓敏介绍,目前产业基地正在加紧后续110亩左右的二、三期建设,同时也在积极进行深加工探索。

除了施集镇丰山村外,临近的章广镇孟洼村也有着较久的香菇种植经验。在滁州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菌棒加工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机器前忙碌着,配料、拌料、装袋、消毒灭菌……一切程序有条不紊。“香菇种植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很高。”公司生产负责人雷选松表示。从装袋到出菇,一袋菌棒要过手20多遍。而拌料、验袋、灭菌、点菌等几个关键环节更是容不得丝毫马虎。据他介绍,以前技术不发达,菌棒均靠人工加工,如果操作不好,验袋时没有发现袋烂了,就容易感染杂菌。灭菌时,消毒不好把杂菌带到接种箱里,就会坏袋,造成巨大损失。现在全部机器操作,不但提高了效率,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也使得香菇质量得到保障。

“南谯区麻栎资源丰富,香菇产业是南谯区为进一步加快全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提质增效,推出的一项现代化富民产业。”南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司义党介绍,近年来,该区高度重视“一县一特”产业发展,编制《南谯区麻栎香菇“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创建实施方案》,依托南谯区30万亩丰富的人工麻栎林资源,着力构建以设施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与智慧农业为核心的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目前该区现有成规模的生产企业、合作社10余家,年生产香菇、木耳、茶树菇、竹荪、灵芝等200多万棒(袋),年产量2000多吨,产品畅销长三角。此外,该区积极注册香菇商标16个,申请专利7个,拥有“三品一标”产品4个,打响了香菇种植的“南谯品牌”。

2022-01-2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9173.html 1 3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