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第A03版:要 闻

用“软环境”铸就“硬实力”

全媒体记者李文刚

11月1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查批准通过了安徽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该《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在滁州施行。

这是我市首次从法治层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活动提供的有力保障,彰显了我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滁州新标识的坚定决心。

区域竞争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区域发展的比拼,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如何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迅速投身一体化的浪潮中,跑出自己的“加速度”,对滁州来说,只有持续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才能“虎口夺食”“成功抢跑”。

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459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25个、外资项目12个。光明乳业、阳光电源、人民电器、九洲新能源、海螺、力神等一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相继签约、开工……全市招商引资迎来新的“井喷期”,这便是“创优投资‘软环境’铸就发展‘硬实力’”的最好印证。

顶格战法,全域共谋“一盘棋”

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是常州亚玛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1亿平方米特种光电玻璃一期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目前,集团已在凤阳追加投资新项目。”12月3日,该公司总经理张全开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汉韦胶膜项目预计明年就将投产;总投资55亿元年产1000万台高清超薄超大尺寸显示器项目及总投资33亿元年产2亿平方米特种超薄镀膜双玻组件项目也将开工建设。

当被问及集团为何一再追加投资,张全开表示:“凤阳县的营商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人才往哪里走、资金向哪里流,项目在哪里建,都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服务好。

市委书记许继伟多次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要打造最优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深化‘双对标’行动,努力让企业家感到在滁州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铿锵的承诺,让来滁投资的企业家吃了“定心丸”。

我市坚持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和双月企业家座谈会,定期听取企业家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系帮扶企业的“首席服务员”,扎实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市县489名领导干部组建105个工作组及服务企业团队,分片下沉至各县(市、区)和园区,深入4218家重点企业,办结企业反映问题1506件。

此外,各县(市、区)也同步发力,上下一体推进改革。来安县提出打造“亭满意 来·安心”营商环境,率先设立县级企业帮扶帮办中心;定远县推出“亭满意·定放心”营商服务,开展机关干部赴企业集中驻点帮扶;全椒县创优“亭满意·全舒心”营商环境,建立重点项目快速落地“绿色通道”;南谯区打造“亭满意·谯头堡”服务举措,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审批改革等等。

打通“堵点”,释放最强吸引力

“办事不求人,方便又快捷。”凤阳明发置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拿着新“出炉”的营业执照高兴地说道:“现在开办企业办手续真快,准备好材料,只在一个窗口不到2个小时就全部办完了。”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政务服务能力强不强、效率高不高,企业的感知也是最敏锐、最深刻。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瞄准“堵点”“痛点”。我市在深入开展对标省外先进、对标省内一流“双对标”提升活动之初,就将焦点放在了学习先进地区服务场景、审批场景和保障措施,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攻坚行动,力争在政务服务、市场环境、人才招引、要素保障、监管执法上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等高对接,在公共服务、园区改革、企业服务、数据运用上缩小差距。

因此,在刀刃向内、简政放权的“放管服”改革中,滁州有着自己的“一招鲜”。

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率先开设“皖企通”平台滁州分厅;率先开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率先取消企业和群众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提交复印件;率先实行新版药械审批许可多部门联合办理;率先开展“证照注销联办”试点,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自然日)压缩为20天(自然日)……环节再精简、效能再提高。全市11.6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环节从2.8个减少到2.1个,压缩24.8%;直接取消或者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等材料5903项,提交材料减少63.2%;平均承诺审批时限从4.2个工作日减少到1.22个工作日,压缩70.9%。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服务满意度达100%,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

如今,“态度好、速度快”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给企业主的一个新印象。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作为发力点,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放权赋能,减少不当干预,加强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敢于创业奋斗,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

贴近服务,甘心当好“店小二”

安徽德鸿机件制造有限公司于2005年落户来安经开区,是浙商在滁州打造的明星企业。但据企业负责人戴小军介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创新实践盲目化、创新价值落地难等问题。来安县经开区管委会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了企业发展瓶颈,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深入企业,推动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服务方案,并落实跟进式辅导。在开发区的帮扶下,德鸿机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专精特新”创新发展道路。

这只是我市精准服务企业、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精准服务、深度服务、贴近服务,甘心当好“店小二”,这是滁州的态度。

——在资金保障方面:组建市六大投融资平台,引进一批金融机构。今年上半年,帮助企业实现直接融资140.31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82.54%;分别为4408户、377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延期付息政策。

——在用地保障方面:通过争增量、抓流量、盘存量,保障重点项目急用地。今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2.3万亩、累计供应土地2.9万亩,均居全省前列。

——在用工保障方面:健全完善“政府+企业+市场化”招工稳工模式,对重点企业实行“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去年以来,累计为企业招工16万人。

同时,组建全市企业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财税、环保、法律等服务。开展在滁商会协会走访调研,宣传系列惠企政策,收集会员企业诉求。坚持问题导向,以“为企业办实事”为工作目标,以企业的所需所愁所盼为出发点,向企业家问需问计。完善惠企相关政策制度,力求高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家提供出行、医疗等优惠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健全完善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惠企直达”接入“皖企直达”平台,设立“皖企直达滁州分厅”。截至目前,省财政下达滁州市直达资金(含参照直达资金)共计74.3亿元,实际支出48.3亿元,支出进度达65%。

昂首开启新征程,奋进续写新辉煌。滁州将用好优化营商环境这“关键一招”,真刀真枪上,大刀阔斧改,持续擦亮“亭满意”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

2021-12-1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6738.html 1 3 用“软环境”铸就“硬实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