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
第A06版:教育

第45封信

□鲁宗耕

学生写给我的很多来信,为防丢失,被我封存于一个纸箱里;但有一封,却一直跟着我辗转,甚至搬家都伴随着我;在我教学之余,或是闲暇,就会拿出来细细看一遍。

抚今追昔,岁月不居,春秋代序,转眼已是十年。

十年前,我到乡下一所偏僻的初中支教。这个乡每天只有两班车,那天,我准备了简单的行李从县城车站买了票,上了车,这才松了口气。在汽车的颠簸声中,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乡所在的中心街;一打听学校位置,说离这还有几里路程。学校领导说派一个拖拉机来接我。清冷的大街上,很少有人在走动,在这,我一等就等了两个多小时,在这漫长等待中,我涌起了一种被世界遗弃的感觉——遗弃在这寂寞的山村学校。

走进墙面斑驳的七年级教室,面对着一个个坐姿一本正经的孩子,我仿佛走进了正在开会的礼堂,心想:这也搞得太严肃了吧,课堂不应这样“肃穆”啊!为了冲淡自己被遗弃的感觉,也为了缓和这庄重的气氛,我故意整整衣襟,牵牵衣角,顿顿喉咙,露出一个恰当的微笑:“同学们好,我是新来的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大家不要搞得这么‘隆重’嘛……”

后来,听他们说,正是我的这番话,为我烙上了亲切和风趣的标签。

光阴荏苒,一个月的磨合期使我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少男少女,花花草草;也觉察出这帮孩子学习上的一个重大问题——缺乏昂扬的劲头。全班45人,只有少数几人有股子钻劲,其余孩子大多茫茫然然,整日无所事事,不知好学乐学。

怎么办?多鼓励!

于是,课堂上,多了“加油”“勇气可嘉”、“善于思考”等褒奖;作业本上,多了“进步了”、“期待更好”等激励语;班会上,多了“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表扬。嘿,还别说,真的有效果。一时间,课堂上举手的多了,提问题的多了,发言的多了,学生作业本上得“甲”的也多了,连好人好事也多了。

我暗自高兴不已,认为以后可以高枕无忧,但新问题却接踵而至。

鼓励之法虽然激起了部分孩子的斗志,可是难奏全效。怎么办?我首次陷入了教育难题带来的沉思!

孙武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过几夜抠脑,我决定,对那些仍在迷惘中的学生,进行摸根知底式的明察暗访。问学生,询同事,访家长……我好像福尔摩斯侦探那样,走家串户,收集了一堆资料,再经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最后得出结论:他们,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生!

顿时,我嗓子发干,心情潮湿,喟然良久……

我知道,对这些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他们内心爱的沙漠太干涸了,蜻蜓点水式的鼓励,犹如杯水车薪,不会滋生绿洲。唯有以爱补爱,以心换心,才能催发他们心中进取的嫩芽!

现在,我又该怎么做呢?在生活学习中,多照顾他们一些?让他们的父母多打几个电话回来?这些,都不是难题。只是,他们内心的孤独,还是缺乏一股强有力的冲击。这种冲击,必须一下子就能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就像一股最亮的阳光,在霎那间,击散云雾,现出明媚的天。那……要么模仿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写信,但一个人怎能演绎那么多父亲母亲的角色?嗯?慢着,虽然不能模仿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写信,但是可以让其他人给他们写信啊!而且,最好是……陌生人!对,并且是学习好的陌生学哥学姐!哎呀,太好了!就这么做!我犹如被打了兴奋剂,心里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上完课,又安排好第二天的课程,骑着自行车来到那个乡村小站,坐上返城的汽车,然后风风火火地来到我在县城那所中学。

来到自己教书的中学,恰逢是课间,我找到带过的班级,找好45个学生,请他们按照我提供的地址,用我备好的信纸、信封、邮票和名单,一一对应地写一封信给我现在带的学生。当时我怕耽误他们学习,不料他们一口答应,而且兴致很高,他们恨不得立刻铺纸提笔。我再三嘱咐他们认真一些,书写要工整,更不能粗心写了错字丢了面子。他们呵呵一笑,都道“当然”。这样,压在我心头的石头才卸下了,感觉今天的我,轻飘飘的,远处的晚霞格外地灿烂。

第二天清早醒来,我又乘上了回支教学校的汽车。

一路颠簸,心里还是很满足开心的。可是回校后又不能透露给学生,憋得很是难受。

终于等到这一天!

这一天,看到送信的邮递员来到学校,当校长把这些信交给我,我感到今天阳光如此明媚,鸟语花香!

我竭力克制住喜悦,走进教室。待全班人都好奇地注视着讲台上的我,我这才开口:“怪事,怎么有这么多你们的信?好吧,读到名字的同学上来领信,王志、杨小虎、叶莉……”全班学生一下子鸦雀无声,却潜涌着一股怦然的狂喜,等到信全发完,顿时火山爆发,惊喜的岩浆层层喷涌,经久不绝……

“老师,杨芳没有信!?”

啊?教室内立刻寂静无声。

我打量了一下趴在桌子上的杨芳,看她一脸的沮丧,几乎要流泪的样子,很是楚楚可怜。

“怎么办?怎会出这样的事?她可是最需要来信关爱的人啊?”我内心狂乱,极力思忖对策……

“噢,莫急,杨芳明天收到的信将是最长的,你们到时可不要嫉妒啊!”学生们释然微笑;杨芳眼里,也绽出异样的光彩。

当夜,我苦思良久,模仿学生语气,写了一封长达六页的信;并恳请学校一个写字酷似学生的同事,认真誊好。

次日,在其他学生羡慕的眼光中,我将信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而倾听的杨芳,早已泪水滂沱……

此后,全班45人,无一人掉队!

而我,也再无被世界遗弃的惶恐!

后来,那封写给杨芳的信,来了。原来那位学生,将本已写好的信粗心弄丢,只得再写,故姗姗来迟。但这,又有何妨?

于是,这第45封信,随我几度调动,仍被我珍藏至今。

(作者单位:定远县第三中学)

2021-11-2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5630.html 1 3 第45封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