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化作云朵 走向广阔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些词语放在陈老师身上,毫不违和。在她35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是学校行走的榜样。”在滁州三中,提起陈乃云,领导、同事、学生、家长都毫不吝啬对她的赞美。
1992年,在农村中学奋战5年后,陈乃云调入滁州三中任教,并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30年。如今,已是高级教师的陈乃云,既是语文教研组组长、班主任,还承担着两个班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负责滁州市陈乃云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琅琊区陈乃云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工作。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她白天忙教育教学,晚上钻研业务知识、帮带年轻教师,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作为班主任,她以校为家、敬业乐业,爱生如子、立德树人,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作为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她甘当绿叶,乐为人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年轻教师,成为教育界的中流砥柱。
她为学生点亮心灯,照亮前程;她在学生的心田种下善良、诚信、感恩、爱国的花朵,收获了一群阳光、正直、向善、努力的孩子;她深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滁州市学科带头人”、“滁州市三八红旗手”、“滁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滁州市党的理论宣讲专家库专家”、“滁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火样的青春 火样的师情
“最美的年华里遇见最美的你,我要把青春奉献给你,让你成为书写生命最美华章的你。”陈乃云在日记中写道。
1987年9月,带着憧憬,揣着梦想,陈乃云满怀激情地来到农村中学——滁东中学报到。在那里,学中文的陈乃云,服从分配,教起了英语;同时当了班主任和女生辅导员,起早贪黑,跟学生吃住在一起。有什么问题,虚心请教老教师,或者跟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学习。早自习、午休时、晚饭后、路灯下、教室里,都有师生共同学习、锻炼、畅谈、憧憬美好未来的身影!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书写青春,收获满满,乐亦无穷尽矣!
每次沙河片统考,所带班级总分均分总是名列片区第一。1990年,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英语竞赛,有两位同学分别获得省级第一、第三名,市级第一、二、三名有七人。受到教育局表彰,荣获“章瑾奖学金”“扬子奖学金”等荣誉。作为女生辅导员、班主任,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那时,学校极度缺水,班主任还需要每周带学生挖塘、修路、种菜,非常辛苦。但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那些温暖的往事,如今都成了陈老师最难忘、最纯真的美好回忆。
八十年代,《射雕英雄传》火遍大江南北,班级高个子姑娘,精心把贴满“黄蓉”照片的剪贴本悄悄送给陈乃云,说她的短发跟年轻的陈老师有点像;还有那个唱“看丝丝小雨轻飘在窗前,听丝丝小雨轻轻打在屋檐”的圆脸姑娘;每当节日来临,办公桌上或者宿舍窗台上,那飘着清香的白色栀子花,都是学生送给陈老师的最美的情谊……那时青春飞扬的学生,如今正当年富力强,成了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最难得的是他们和老师始终保持联系,有的成了好友,有的还成了闺蜜,真是多年师生成了姐妹兄弟。
春风化雨 爱生如子
“师若家慈呕心智,严管身行修文武。”从教以来,陈乃云三年一届不知教过多少名学生,唯一不变的是她对班级学生的关爱之心、激励之情。通过春风化雨般地交流,润物无声地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陈乃云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生活上细心关怀,给予亲人般温暖。陈乃云曾带过一名女同学,她自觉勤奋,善良懂事,但父母都没有工作,身体不好,做小生意,家庭经济较困难。每当看着她那暗黄的脸色,刻苦的身影,总让陈乃云心生怜爱,她给这位同学买T恤,送营养品。小姑娘受到极大的鼓舞,后来,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但在大学快毕业那年生病去世了。她的去世让陈乃云和很多熟悉她的老师和同学感到无比伤心和惋惜。
因材施教 分层培养
当班主任近30年来,陈乃云坚持用爱的雨露滋润心田,用知识的阳光温暖学生,努力让自己的灵魂散发馨香。
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在心田种花,让每朵花绽放,这是教育的真谛!
在心田种下善良之花。在成长的岁月里,让学生学会心存善念,健康成长。班上有位同学,因为出生时产道缺氧,导致视力不好,性格内向,成绩不理想。陈老师深知这类自卑型学生需要老师给予特别的关爱。为此,陈老师常常在下课时走到这位沉默寡言的同学面前,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鼓励他去跟别的同学一起玩,融入班集体中。有时陈老师会专门把这位同学喊到办公室,跟他谈谈心、聊聊天,说些鼓励的话;还有意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找到自信;倡导同学们主动帮助他答疑解难。慢慢地这位同学找到了在班级的存在感,收获了被表扬的幸福感!看着这位同学的变化,陈老师的心里暖暖的。
在心田种下自律之花。每一届都会遇到优秀自觉的学生,当然也有懈怠者。但陈老师都尽力去唤醒沉睡的心灵。
2017届有位同学,是她唤醒的痴迷手机、贪玩懈怠学生的典型代表。初三下学期,他依然痴迷手机,家长已经不耐烦,决定放弃。可陈老师不忍心,多次找他谈心,请来家长商量对策。在学校,她让同学辅导他数学、物理,亲自抽他背古诗词;在家里,要求家长坚决不给手机,并督促他学习。最终,他考上了高中。在那里,他的总分冲进了年级前十,语文考了年级第一。他考上大学时,他的妈妈发来信息,感谢陈老师当时的鼓励和不放弃。
在心田种下励志之花。2020届毕业的一位同学,是当年市本级中考第一名。初一进校不久,陈老师就发现他属于品学兼优型。陈老师就想重点培养他,想树立榜样,带动班集体走向优秀。
首先,陈老师找他一起分析学科情况:数学是强项,其他科都占优势,就语文需要加强。接着,陈老师选他当班干,鼓励他不断超越,并引导他要以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的科学家为榜样,志存高远,富有家国情怀,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为了激发他的潜能,特意给他安排了语文是强项的同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班级分层建群,针对他的语文成绩,特意建了“三人群”,进行强化辅导。最终,他在2020年中考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辛勤浇灌 芬芳满园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陈乃云老师的教学成果丰硕。2002年到2020年间的七届中考,陈乃云所带班级的语文单科成绩和班级考取省重点高中人数,在学校均名列前茅。2020年中考,除了一位同学获得市本级第一名,全班总分700分以上15人,语文130分以上26人,均分全校第一。陈老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班集体”“文明标兵班级”,班级学生多人荣获“新时代好少年”“滁州市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陈乃云老师,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从普通教师到学科带头人,从乡村教师到名班主任,时光间隔了35个春秋更迭,更间隔了一名教师最美好的35载金色年华。
上公开课的陈老师
三十五载磨砺苦。陈乃云始终遵循“奉献教育,不计得失,不断学习,追求卓越”的原则,努力做一名灵魂有香气的教师。她说,她会继续用爱心去浇灌蓓蕾,用脚步去追逐梦想,“愿用灵魂的香气,浸染出满室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