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全面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连日来,南谯区充分履行兜底保障职能,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动态管理,织牢兜底保障网,助力特殊群众防返贫。
精准排查有的放矢。坚持将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独居老人户、残疾人、整户无劳动力家庭、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散特困供养人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的家庭及其他特殊原因可能存在较高返贫及新增风险的家庭作为重点摸排对象,及时发现、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切实保障他们基本生活,有效防止特殊群体返贫发生。上半年共排查637户,及时将符合条件的10户17名困难人员纳入低保保障,确保“应保尽保”。
强化措施有章可循。对纳入重点排查关注的对象,分类建立台账,及时更新。对台账中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进行标注,启动预警程序,进一步核实。根据研判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按规定程序纳入农村低保,上半年全区新审批城乡低保58户133人,五保户22人。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的家庭,组织专班入户核查,及时将解困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今年临时救助76户次28.59万元,其中主动发现救助8户次13.33万元。
提标扩面落实责任。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670元/月,城市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1155元/月,农村分散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875元/月,农村集中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992元/月。将特困人员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并将 “无劳动能力”的残疾种类和等级拓展到一、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和一级视力残疾人,落实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政策。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低保对象7614人,特困对象2178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048万元、特困供养资金1008万元。 (杨华勇 谭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