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亦诚
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是一位不说话的推销员。而书名是封面文字的主要部分,出书的人,不仅想起个好听的书名,而且希望书名的字体和设计能体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鉴于书名的重要地位,很多作者或出版社都请社会名流题书名。当代著名记者、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也题写了很多书名。
作为新闻界大家,穆青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书法造诣也颇为深厚。有人评价穆青的书法有股浩然正气,自成面目。他注重运笔的刚柔相济,在变化中求统一,风格明快、俊逸劲挺、洒脱自如。近年我陆续收集到了85种由穆青先生题写书名的书籍。
穆青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工作几十年,引领着新华社不断开拓创新,奋力铸就伟业。他为新华社编辑的八部图书、画册和邮册题写了书名。《血染的丰碑——新华社烈士纪实》(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书中记录了34位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英勇捐躯的新华社记者和工作人员的感人事迹。《新华社回忆录》(第一辑),新华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新华社回忆录》(第二辑),新华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两辑共收入88篇新华社资深记者的回忆文章,是记录新华社成长历程的珍贵史料。1989年9月,新华社新闻大厦竣工,1990年10月新华社编印画册《新闻大厦纪念册》。1990年12月,新华社对外部中文采编室将新华社对海外报道优秀作品选汇聚成册《让世界了解中国》,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1991年新华社建社六十周年时,编印了大型画册《新华社六十年》和文集《发扬传统开拓前进》。《新华社六十年》以图文并茂的精美编辑、印刷,反映了新华社60年的光辉历程和一代代新华社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2001年新华社建社七十周年时,发行了《新华社七十年》精美邮册,新华社新华书画院和新华社老年书画协会还编印了《新华社职工书画作品集》。
穆青是著名记者,又是摄影大家,曾担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早在1986年,他就提出文字报道和摄影报道“两翼齐飞”的新闻观点。我收藏的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编辑的七本精美图书和画册,书名均由穆青题写。胡颖主编的《1987中国新闻摄影年鉴》,是我国第一部新闻摄影年鉴;1988年,胡颖主编的《中国百家现代企业大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示了百家现代企业风采;大型画册《历史的奇迹》,是1998年全国抗洪抢险新闻摄影评选获奖作品集,收入新闻摄影佳作300幅(组)、56家报纸刊用照片的精彩版面及相关文章;胡颖主编的《镜头写春秋:共和国50周年瞬间精华诞生记》,带我们重温新中国50年一个个经典瞬间,回眸时代的变革与发展;1998年,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日子里,范敬宜、胡颖主编的《改革之光——中国新闻摄影精品集(1978—1998)》荟萃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间全国涌现的新闻摄影佳作,胡颖主编的《改革探索——中国新闻摄影优秀论文集(1978—1998)》记录了这20年我国新闻摄影事业取得的长足进步与新鲜经验;为纪念改革开放25周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花一年时间,在2003年底编辑完成《中国新闻摄影通鉴》。这部《通鉴》囊括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5年间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厚达1010页,可谓鸿篇巨著、摄影百科,具有重要的学术、审美和实用价值。
湖北荆门日报社摄影记者董玉清主编的《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是一部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动物摄影大型画卷,真实再现了近300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形态及风采。中国新闻发展公司1989年编辑的《中国市花》,用精美图片和中、英两种文字介绍了59个城市的“市花”,观赏性和知识性俱佳。穆青为这两部摄影画册题写了书名。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首任会长、摄影家蒋齐生的专著《新闻摄影一百四十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胡颖的专著《摄影论评》,书名也是穆青题写的。
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穆青始终践行对党和人民负责,始终坚持“勿忘人民”的新闻理念和顾全大局的政治觉悟,在新闻界享有崇高的声望。因此,不少新闻和文化工作者以自己撰写或主编的书能得到穆青题写书名而备感荣幸。穆青也乐意为“求字者”挥毫。这方面的图书,我藏有郭超人的《向顶峰冲刺》、南振中的《记者的思考》、洪流的《燃烧着的青春》、周鸿书的《新闻伦理学论纲》、张万舒的《黄山松》和《故乡人民的笑声》、解国记的《中外新闻轶事》、王勇智的《梅魂》、张宝贵的《田园报春花》、池茂花的《池茂花摄影作品集》、边江的《描绘多彩人生》、程万里的《从采访到写作》、张惠芳的《崇高的爱》、张持坚的《写在黑土地上》、吴复民的《春华秋实》、马成广的《大地情》、杨凤山的《齐鲁采风》、吴国清的《塞上履痕》、李晓果的《聚焦阿富汗》、倪木荣的《武夷岩韵集》、余熙的《走向阿尔卑斯》、胡明的《胡明摄影作品选》、赵自培的《赵自培摄影选》、许一鸣的《许一鸣作品选》和《许一鸣摄影作品选》、张继民的《南极历险记》、李颖息的《异国采风》、张荣大的《两地集》、牛正武的《南北东西总是春》、程光政等编著的《范长江之路》、王洪祥主编的《中国新闻史(古近代部分)》、曹谷溪主编的《人民记者冯森龄》、刘葵华主编的《横穿中国》、吴庆权主编的《记者笔下的黄山》、胡国华等主编的《排头兵之路》、黄正根等主编的《中国区县经济》、柴国庆主编的《求索集》、王礼贶主编的《经营实践论》。
穆青是河南周口人,对家乡感情极深。1982年当了新华社社长后,他把家乡河南定为自己的采访和调查研究基地,每年都要回去一两次,把对故乡和人民的赤子之爱,洒进中原大地的每一处山水。他曾经说过:“我是中原的儿子,我的心和那片土地魂牵梦萦。”他为家乡文献《中州风物记》《黄泛区明珠》《出路与希望》《弘扬焦裕禄精神书画集》《中国新兴城市(河南卷)》《中原辉煌五十年》和《淮阳历史文化丛书》题写了书名。
值得一提的是,穆青题写书名的《续范亭诗集》和《王毅斋和杞县私立大同学校》,是两本与其亲人有关的书籍。续范亭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诗人,穆青的岳父。王毅斋是穆青的恩师,又是穆青的姐夫。
续范亭1893年11月生于山西崞县,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35年续范亭赴南京呼吁抗日,目击蒋政府对日妥协,悲愤至极,竟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一时震动全国。虽幸遇救,但因内脏受伤,竟成痼疾。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及群众运动,协助八路军建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后担任山西新军总指挥、晋绥边区行署主任等职务。1947年9月病逝后,中共中央根据他临终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80年7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穆青和他夫人续磊编校的《续范亭诗集》。
1932年9月,著名教育家王毅斋博士在河南杞县创办了私立大同小学,继而又创办了私立大同中学。穆青193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大同中学。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大同中学建立了各种群众性的革命组织,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为整个豫东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王毅斋曾任河南省政府副省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1987年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纪念文集《王毅斋和杞县私立大同学校》。
关于雁翎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许多作家、新闻工作者都曾写过,而首先挖掘出这一题材并写出长篇通讯的却是穆青。他先后三次前往白洋淀,对白洋淀有着深厚的情感,并为安新县委宣传部主持编写的《中国白洋淀》一书题写了书名。此外,中国报刊名录编辑部编辑的《中国报刊名录(1984)》、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焦裕禄》、青岛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时事知识千题》、烟台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中国烟台改革开放20年》、新华社广西分社编辑的《桂海春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编辑的《新的实践 新的探索》、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军事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新闻业务讲座》、上海市委组织部组织编写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尹崇敬主编的《世界华人(企业家传略)》,先后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大地之光获奖作品选》系列、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大地之歌获奖作品选》系列,书名均为穆青所题。
作为当代新闻巨擘,穆青不仅写出了许多高扬时代精神的通讯和散文,而且拍摄出许多立意新颖、技艺娴熟、气势恢宏的摄影作品。出版过《彩色的世界》《九寨沟》《穆青黄山摄影集》《穆青摄影集》《穆青摄影选》《穆青摄影》《汴菊》《开封菊花》《洛阳牡丹》等摄影著作。其中,《彩色的世界》《九寨沟》《汴菊》《开封菊花》、《洛阳牡丹》的书名由穆青自己题写。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穆青出版了三部专著:《新闻工作散论》《新闻散论》《穆青论新闻》。其中《新闻工作散论》的书名系他本人题写。
今年是穆青先生诞辰100周年,我把这些他题写书名的书籍和画册找出来,既是为了学习或欣赏,也是对穆青先生的一种纪念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