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3日
第A06版:教育

大象迁徙与孩子出走

□陈立武

西双版纳15头亚洲象的北迁之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一段时间以来,从普通百姓到各级政府对大象的关心、关注让人感动、泪目;外宣报道让西方媒体重新认识中国,感受到华夏儿女的仁义和善良。围观憨萌大象让我想到了孩子的出走,思索当下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有人指出,大象具有迁徙基因,迁徙并非首次。但生物学告诉我们,所谓迁徙是指以家燕为代表的鸟类,以大马哈鱼为代表的鱼类,随着季节变换来往于它们的栖息地和繁殖地(鱼类又叫生殖洄游)。显然,大象的北迁并不是有规律的定向迁徙,而只能说是“出走”;是为了寻找充足的食物和水源,探求更好生活居所的“出走”。

人亦如是。“闯关东”、“走西口”就是先人外出讨生活的写照。如今生活好了,人们很少为生计奔走。但离家出走的孩子却不减反增——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呈上升快、低龄化、集体化的趋势。一些失去温暖严重叛逆的孩子不再恋家,选择逃离。他们多为步入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我中心意识,渴望自由平等,希望得到尊重,伴随着抑郁、焦虑、逆反等心理,常与父母等发生矛盾冲突,以致离家出走。

这固然有孩子的问题,但主要还是环境因素不佳——家庭教育的过激、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负气出走的孩子不是缺少物质食粮,而是没有适合他们的精神食粮——缺乏自由舒展的空间和清新愉悦的空气,孩子感受到的是禁锢、压抑、郁闷、苦涩。

大象出走,源于其栖息地受到人类种植经济作物橡胶和茶树等的挤占,随着象群数量的增加,区域空间内的食物捉襟见肘,它们不得已越境进入人类生活区,盗食美味的农作物;而美食的极大诱惑与人类的温和谦让使其选择出走游荡。

孩子的出走,则是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心、高期望值和唯分是举,学校教育的强制强加,过重的课业负担等,让孩子倍感压抑、苦闷、无助,对学习心生厌恶,选择逃学或出走的形式来逃避家庭和学校,追求他们自认的轻松快乐生活。

我们认识到大象出走的危害,正设法改变人类生活与大象争地的局面,努力给大象宽敞的地域空间,满足其生活需求。

避免孩子出走,道理类似但更艰难。

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尊重信任孩子,耐心倾听孩子,及时交流沟通,赋予其自主选择权,避免动辄打骂、讽刺挖苦、暴力相向。家长和老师要从“一切为了分数”、“一切追求升学率”的怪圈中走出来,不让学业成绩成为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避免滋生厌学情绪产生逃学动机。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感,在劳动锻炼和生活磨砺中经受挫折和考验,使孩子懂得承担责任,不避惩戒。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网络、影视、报刊等要弘扬主旋律,给予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教育引导,杜绝那些消极灰暗负面的东西。总之,要改变教育中的强制强加,和谐自然地熏陶影响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气、民主的氛围,让孩子尽享开明父母的慈祥之爱和家的温暖。

大象虽聪明,但并不知道哪儿有其伊甸园,而人类是清楚的——当下只有西双版纳最合适了。减少象群出走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和破坏,避免人象冲突发生,需要让其早日回归家园。政府没有采取围追堵截等强制办法,而是用大象最爱吃的食物如香蕉、玉米等进行有目的指向性的投放,正温和地努力解决诱返问题。

同样,劝返出走的孩子我们不能简单粗暴,而要给予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态度温和耐心抚慰,使孩子回归家庭、回到学校。要敢于放飞孩子,赋予其宽松的生长环境,让孩子成为自我的主人,在自由舒畅中张扬个性绽放自我,在精神愉悦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滁州广播电视大学)

教坛随笔

2021-07-23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5738.html 1 3 大象迁徙与孩子出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