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3日
第A05版:南谯新闻

打造林业一体化发展样板

——南谯推进林业经济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

本报通讯员王新洋

走进南谯区章广镇孟洼村金穗生态农业科技公司香菇园区,只见几十位农民正在大棚里有序地忙碌着,采摘香菇,装入运输筐内……

这是该区林业经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家2019年入驻的食用菌企业来自香菇鼻祖地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那里拥有全国领先的栽培技术和最大的香菇市场。正是其先进技术与南谯区丰富的麻栎林资源“优势互补”和“强强联手”,形成了流转1000余亩土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像这样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南谯有雨后春笋的发展态势,南谯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林业沃土,厚积薄发,迸发出强劲的活力。

搭建“智慧”平台 共建科技创新“孵化器”

针对南谯区麻栎特色乡土树种种植的标准化和良种化问题,浙江杭州的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江苏南京林业大学、安徽省林科院和南谯区林业局四方合作攻关“麻栎炭用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先后有20多名专家参与,耗时10多年开展麻栎种源试验、优树选择、优良种植材料繁育、炭用林栽培关键技术攻关。成立红琊山林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麻栎创新发展的“孵化器”。

天道酬勤,经过协作攻关,南谯区已收集国内种源36个、优良家系111个和栓皮栎种源35个、白栎种源80个,引进国内外壳斗科树种35个,建立国内一流的栎类树种基因库,为基因突变和良种选育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目前已开发出炭用林、大径级木材、炭材两用林、果用经济林、无性系种子园、炭蚕复合经营等栽培模式6个,发布麻栎育苗造林和炭用林培育2个国家行业标准,申报科技创新成果12项,审认定良种9个,建立高标准炭用林和战略储备林基地35万亩,成为国内麻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的领航者。

此外,南谯区还与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协作,开展珍贵药用树种青钱柳种质资源收集与叶用林栽培技术、柞蚕养殖、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等科技攻关,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雄厚的智力支撑。

搭建“互通”平台 架起高质量发展“连心桥”

信息和技术成果共享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而林业新品种、苗木培育技术和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合作可谓是无处不在。南京林业大学培育的南林351、95、985等南方型杨树品种成为南谯区杨树栽培的主要树种,推广面积达12万亩。浙江萧山在园林绿化树种选育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红黄玉兰、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新品种也为南谯苗木产业的长盛不衰提供了种质保障。

南谯区同样不甘落后,选育出的窄冠型麻栎新品种具有干形通直、树型窄小、材质优良、寿命久长等优势,悄然进入苏北平原农田林网,在平原地区杨絮治理、珍贵树种培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展现新作为。

搭建“互融”平台 打造产业集聚“共同体”

“长三角”地区气候不同、土地资源不均,产业发展程度不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南谯区抓住土地、劳力、资源和过渡性气候带优势,不断吸引江浙沪企业入驻,构建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体”。江苏美尚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在章广镇建立樱花、红梅、金叶复叶槭等高端苗木基地3000亩,并将美国“木趣”项目落地生根,彩色木趣已走进天安门广场。来自湖州的绿化企业家抱团发展,在章广镇胡集村合力共建5000亩浙商苗木产业园,精致的三角枫、香樟大苗越长越有型有范。

浦口与南谯一直是两岸一家亲,汤泉镇和乌衣镇苗农持续耕耘,联手打造了30万亩全国最大的雪松苗木产业基地,苍翠欲滴的雪松成为滁河沿岸一道靓丽的风景。

园林绿化苗木的有序流通,不断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颜值。湖州长兴的香樟树成为滁州城市绿化的主要行道树之一,产自萧山的海桐、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红花檵木和造型树已经走进“长三角”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而南谯的朴树、三角枫、麻栎已成为上海崇明岛和江苏南京、扬州等城市绿化的主要景观树种。

此外,南谯区还在薄壳山核桃、食用菌、森林旅游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御龙文化城、九天峰度假村、煜鲜精品果园、金穗生态科技都有苏浙沪龙头企业的身影,菊花炭、栎菇、柞蚕和奇异果、晴王葡萄和蓝莓等优质果品也陆续飞入“长三角”各大城市商超和居民家庭。

2021-06-23 ——南谯推进林业经济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2129.html 1 3 打造林业一体化发展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