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启蒙老师戴尔箴
□江文林
我是在中、小学教书十八年以后才进入机关工作的。
每当我回忆起这十八年“我为人师”的往事,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我启蒙老师的亲切形象。她,就是全椒人们熟悉的戴尔箴老师。
五十年代后期,我上了小学。齐耳的短发,和善的面容,蓝色的列宁装,这是戴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那时的戴老师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还兼任一个班的语文课。家长们通过各种关系要把孩子放到戴老师教的班,我当时不懂。直到六十年代中后期,我有幸与我的老师同在实验小学教书,才了解其中的缘由。
那时的戴老师是同事和家长口中的“工作狂”。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会用三倍于上课的时间做好备课工作。从准备教具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从了解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现状到选择相关知识做好教学新知识的铺垫;从在课本上圈圈注注,到拿出全面、具体教案,戴老师反复斟酌、反复筛选。每一节课都会以最佳的方案、全新的状态、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戴老师不急功近利,从不搞纯模仿式的作文训练。而是从阅读教学抓起,读写结合,让学生从熟悉的人和事入手。从写好完整句子到学写文章片段;从勤写小练笔,到试水小作文。戴老师结合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特点,适时把如何审题、如何选择材料、如何掌握篇章结构、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何运用好修辞手法、如何选择关键事例去丰富文章内涵等写作方法和技巧,逐步渗透给学生,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批改学生的作文,戴老师不但有总批,还有眉批。每次作文当面批改的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在每学期都有一次面批机会。
七十年代初期,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戴老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贬”到一所农村初中任教。恰巧,我又与我的老师工作在一起。在那油星少见的年代,我们的老师始终乐观开朗,从不在人前谈论生活的艰辛。她讲的是工作,说的是教学。
农村初中距县城十二华里,家住县城的教师周一早晨从家里出发,周六放晚学才能离校,平时住在学校,戴老师也不例外。三个子女,两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每逢周一,一家四口人像唐僧取经,大女儿挑着煤,二儿子扛着米,三儿子拎着菜,戴老师的背包里装的是备课本和学生的作业本。晴天还好,遇到雨雪天气,土路泥泞,一陷多深,加上孩子们背负的重物,走到学校都变成了泥人。一年52个周一和52个周六(那时学校没有寒暑假),八年中不论严冬酷暑,不问刮风雨雪,戴老师从不迟到,从不早退。每天夜晚,老师“小屋”的煤油灯灯光总是最后熄灭。在戴老师的灵魂深处,早已铸就了“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的崇高理念。
也可能是历史的巧合,八十年代初,我们师生又重逢于县教研室。那时的戴老师年近花甲,被反聘为县教研室顾问,但每次下乡检查工作,巡回教学,还是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她的足迹遍及全县大大小小37个乡镇,对青年教师的求教,有求必应,循循善诱。每次县内组织大型教研活动,戴老师自动退居幕后,当好“导演”。对“三类课文的教学”、“如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等课题,一招一式,谈得丝丝入扣,绘声绘色。她是一个不知疲倦、不甘寂寞的人,八小时以内姓“教”,八小时以外也姓“教”。她和“教书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戴尔箴老师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哪怕是自己的家庭生活陷入绝境,哪怕是被批判为“资产阶级母爱教育”,被隔离,被下放,被批斗,被审查,她始终做到初心不改,这个“初心”就是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大爱。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工作需要,戴老师被调到全椒中学工作,在全中的红楼工作了六年,直至退休。
在全中工作期间,班级两个干部子弟,认为家庭背景好,有优越感,上课捣乱,下课欺负农村同学,甚至带头起哄闹事。戴尔箴老师不是靠威严压服,而是利用星期天把这两个干部子弟带到离校十多里的农村同学家,让他们亲身体验农村同学的吃、住、行,亲身感受农村同学生活的艰辛和上、下学的不易。
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工作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班级起哄闹事的少了,关心、关注农村同学的多了;上课捣乱,下课欺负农村同学的少了,关心班集体、城乡孩子交朋友的多了。戴老师就是用这种言传身教的方法,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
有一种爱叫执着,有一种爱叫付出,有一种爱叫坚守。戴老师靠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和执着,不管是在物质匮乏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还是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特殊年代,戴老师“教书尽力,育人尽心”“心中有学生,教学有方法,工作有成果”。几十年来如一日,把大爱和真情奉献给每一个学生。
人们说,孔老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用在我们的戴老师身上,一点也不过分。四十多年来,她培养的学生工作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工作在各条战线。有的还在一些部门担任了领导职务。但职位再高,工作地点离家再远,只要放假或回乡探亲,总要拜访戴老师。
有一种划过心头的爱,一直在扣动我的心扉,那是师爱;有一种至尚的灵魂,在谱写最美的乐章,那是师魂;有一种无以报答的恩情,在我心中荡漾,那是师恩。
在我为人师的岁月中,戴老师始终是我学习的楷模。她教我怎样工作,更教我怎样做人。
红楼已逝,恩师远行。
师爱无疆!师恩难忘!师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