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9日
第A06版:副刊

赤心一片报桑梓

一、重建醉翁亭(上)

○薛来彩

薛时雨骑马沿着坎坷不平的琅琊古道继续向前走,一直走到琅琊寺。在杂树森森的阴翳中,只见几间倒塌的殿堂,像一座废弃的古庙,他一阵心凉。这就是曾经殿宇轩昂、佛音袅袅的琅琊古寺?难道琅琊寺也像三塔寺一样,荒废破败了?他敲开里面的茅草庵,寺庵中仅有一名老和尚带着两个小徒弟走出来。一问才知老和尚叫慧参,他颤颤巍巍走到薛时雨面前。

薛时雨问他琅琊山的情况,他直摇头,连连叹息说:“都毁了!都毁了!”原来咸丰三年(1853年),林凤祥和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两万多人,从扬州北伐,途经安徽滁州,在琅琊山和清军激战,把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一起毁了,大火烧了好几天。琅琊寺中的和尚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住持僧慧参和两个小徒弟了。

醉翁亭位于滁州琅琊山麓,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知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到山中游玩,智仙和尚特意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山亭,欧阳修命名为“醉翁亭”,并撰写了《醉翁亭记》,使此亭从此闻名遐迩。他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成了家户喻晓的名言。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醉翁亭也由原来最初的一座山亭,变成为一座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庭院,内有九院七亭。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古树婆娑其间。古梅亭前的一株古梅,传为欧阳修亲手所植,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尤其是欧阳修撰文、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石碑,更是堪称稀世至宝。

薛时雨年轻时经常与兄弟们一起到琅琊山赏景作诗,并写下了众多楹联诗词,他曾为影香亭题联云:“踞石而饮,扣槃而歌,最难得梅边清福;环山不孤,让泉不冷,何须恋湖上风光。”为欧梅亭题联:“行乐处草木可敬;会心时鱼鸟相忘。”他从小就十分仰慕欧阳修,欧阳修的道德文章、学识品格都是他的楷模,尤其是欧阳修的为政“宽松待民,简易做事”、“与民同乐”的思想深深地启迪着他、指引着他。历经宦海浮沉,目睹了晚清政治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对欧阳修的流风善政更加景仰。在杭州和南京时,每当欧阳修的诞辰,他都会倡导举办“寿欧会”,大家一起作诗纪念欧阳修。他想:如果任这样下去,不光醉翁亭和丰乐亭消失,遗迹恐怕也将荡然无存。

薛时雨把自己决心重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的想法告诉慧参和尚,慧参和尚听了非常高兴地说:“真是功德无量啊!阿弥陀佛!”薛时雨掏出一些银子给他,聊表心意。

慧参和尚却直摇头:“不可不可!老衲不能收您的银子,还仰仗您重新修建好醉翁亭、丰乐亭啊!”

告别慧参和尚,薛时雨非常失落地回到南京,随即开始谋划如何重建醉翁亭、丰乐亭。他虽然做官十几年,官至二品衔候选道,但许多时候只是候补官员,没有俸禄,再加上他为官清廉方正,家中并无积蓄,要重建醉翁亭、丰乐亭谈何容易?

他首先想到好友、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想请他帮助。曾国藩也是十分尊崇欧阳修学识人品和为官之道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春节刚过,他便到两江总督府,拜访好友曾国藩。曾国藩听了他的介绍,极为赞赏地说:“难得慰农山长有这么一片赤诚之心,我当然支持!”

于是,薛时雨回到惜阴书院,提笔撰写了一份重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的募启:

重建醉翁亭、丰乐亭募启

吾乡醉翁亭、丰乐亭为欧阳公之遗爱。欧阳公当宋全盛,治滁不三年,滁之山水却托于欧阳公,而气象始发。

而今醉翁亭、丰乐亭已鞠为茂草。大兵之后,宇内名胜芜废十七八。时雨滁人,言滁惄焉伤之,蓄此重修之志耿耿矣。祈诸公各分奉畀。时雨乐观厥成,复亭旧观。岂徒以山林寂寥中增此流连觞咏之区,付诸丹青,发以诗歌云尔,亦愿宰治良吏皆观感欧阳公之流风善政矣。

时雨敬于昔贤,且敬于诸公之好古乐善,醵资将依汉人碑阴之例,具题名于贞石焉。

圣清同治十一年正月

他再次找到曾国藩,拿出自己撰写的《重建醉翁亭、丰乐亭募启》,请他作为首倡人。此时曾国藩刚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但他仍然拿出五百金捐资助建,并在薛时雨的《重建醉翁亭、丰乐亭募启》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大名,作为首倡人。可惜20多天后,曾国藩在南京去世。

接着薛时雨想到曾经的老上级、同乡李鸿章,就非常恳切地给他写信,把醉翁亭、丰乐亭遭到毁坏殆尽的情况详细进行介绍,并说出自己希望能集资重新修建、恢复旧观的愿望,请求他给予帮助。

信写好后,便托吴知县将信带给李鸿章。李鸿章接信后很快回应。同治十一年(1872年)4月2日,李鸿章在回复薛时雨的信中说:“吴大令至,接奉手书,借审道履绥和、著祺增吉为慰。丰乐、醉翁诸胜,本为文忠遗爱,吾乡人士正当重加修葺,以复旧观。执事啸傲湖山,希踪六一,作东南之提倡,广文献之流传,鄙人亦当捐助二百金,俾襄盛举。”

得到李鸿章的响应,他欣喜不已。但他知道重建醉翁亭和丰乐亭需要的钱款可不是个小数目,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又找到老朋友、曾任安徽学政的何璟(字伯玉、号小宋),何璟时任江苏巡抚,不久代理两江总督。薛时雨向何璟说明来意,请求他作为《重建醉翁亭、丰乐亭募启》的倡导人,他爽快地答应了,并且捐资相助。接着他分别给老朋友、李鸿章伯兄的湖广总督李瀚章、安徽巡抚萨尔图·英翰(字西林,谥号果敏)、赋闲在家的陕甘总兵刘铭传写信,请他们捐资助建,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他的信心也更足了。

不久,薛时雨应同乡好友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的邀请,到扬州平山堂参加欧阳修诞辰纪念会。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的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从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转任扬州太守,看到这里清幽古朴,非常喜欢,于是在此筑堂。欧阳修每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因此他给此堂取名“平山堂”。欧阳修离去后,平山堂便成了专供文人雅集吟诗作赋的场所。咸丰三年(1853年)到同治六年(1867年),太平军11次进攻扬州,3次攻入扬州城。扬州饱经战火,名胜古迹悉遭毁坏。平山堂也是一片瓦砾,杂草丛生,荒废不堪。此时,方浚颐由两广盐运使调任两淮盐运使(清代两淮指苏皖两省江淮之间的地方。两淮盐运使从三品,办公地在扬州),赴扬州任职。他力排众议,抱定“莫使前贤遗址逸”的坚定信念,决心修复遭战乱破坏的名胜古迹,先后修复了平山堂、天宁寺、史公祠、盐宗庙等一大批古建筑,是扬州同治年间战后重建的第一大功臣。

薛时雨一进平山堂,看到正在修葺的平山堂大部分完工,气势恢弘,堂阁亭榭,古朴壮观,倍感激动,羡慕不已。这也更加坚定了他重建滁州醉翁亭和丰乐亭的决心。 (未完待续)

《晚清名士·薛时雨传》 薛来彩/著

2021-04-29 一、重建醉翁亭(上)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7740.html 1 3 赤心一片报桑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