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6日
第A03版:视觉·书画

地方民间艺术风采依然

——读《凤阳凤画》

《百鸟朝凤》 涂维良/绘

□崇之杰/文

《百鸟朝凤》 华荣生/绘

《百鸟朝凤》 吴德椿/绘

凤阳凤画,这一流传于滁州市凤阳县六百余年的民间艺术,如今有了一本“传记”——《凤阳凤画》一书。凤阳凤画于2006年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阳凤画》的出版,对于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实际意义的动作,是可圈可点值得赞扬的。

《凤阳凤画》一书于去年九月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在2020年度的全省党史地方志科研成果评选中,《凤阳凤画》获得一等奖,在获得一等奖的三件作品中名列第一,这是上级部门和有关专家对这本书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这本书的编纂人员的表扬奖励,这是实至名归的。

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凤阳凤画,它那奇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浓烈的地方风味,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让我始终拥有一份记忆,尽管那时还看不懂。现在我阅读了《凤阳凤画》这本书,使我对凤画有了清晰的解读,我内心非常愉悦。凤画是滁州的凤阳的民间艺术,我们喜爱它,也要了解它。

据《凤阳县志》记载,凤阳凤画起源于明朝初年,这与朱元璋登基当皇帝有密切关系。朱元璋出身低微,幼年当放牛娃,后来当过和尚,又参加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鏖战沙场,最终登基坐殿,当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这对于凤阳百姓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喜事,凤阳人民是何等的自豪与骄傲,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欢乐的心情,为家乡这位从和尚到皇帝的人歌功颂德呢,于是凤阳的民间艺术家就想到了“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神话传说。同时,朱元璋称帝之后,即有效仿周文王凤出岐山之意,把自己比作凤凰的化身,以家乡临濠为凤鸣之地,又赐名家乡为凤阳。在家乡凤凰山之南营造中都城时,工匠雕刻了大量的龙凤图案。而且,明朝初年,朱元璋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使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洪武之治。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凤阳民间文化艺术,是凤画形成的源头和基础。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与龙一样,凤凰也是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标志。我们通常看到的凤凰的形象,早在宋代便已基本定型。而凤阳凤画中的凤凰造型,却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从凤画的造型口诀和流传的艺人作品分析,凤画是继承了唐宋凤凰画艺术的遗风,又吸取了明中都石雕中的龙凤造型而创作的。凤画近似于国画中的工笔花鸟画,但又不同于工笔花鸟画。凤画独有造型口诀是:蛇头、龟背、鹤腿、鸡爪、如意冠、山羊胡、九尾十八翅等,是汇聚了百鸟之长,为中华传统吉祥物最美部分的集合体,寓意着幸福吉祥。而且凤画中的奇形异态,都有着不同的隐喻和指向。比如:“蛇头”,在凤凰造型中古已有之,而且与朱元璋的生辰属相有关;“龟背”,《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淮南子》云:“必问凶吉于龟者,以其历久岁矣。”以龟背入凤画造型,意在祈望江山长久,百姓永远幸福安康。又如“九尾十八翅”,代表着当时中都凤阳府所领辖的九州十八县,画家巧妙地将凤的尾羽画上九条,中间三条主尾,两旁各三条次尾,代表九州;左右翼翅,每只翼翅由九根硬羽组成,一共十八根,代表十八县。

凤画的发展历经人世沧桑,从歌功颂德时的兴起,兴旺一时,到明朝衰败时,凤画又成了一些艺人谋生糊口的工具。就这样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凤画绘制艺术逐渐趋于成熟。最早有关凤画的资料记载,清嘉庆年间,当时的凤阳府城有画店数十家之多,凤画艺人多达百人以上。当时凤阳是大府,外地来诉讼、赶考、经商的人很多,人们往往会购买凤画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连外国传教士也将凤画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艺术品带回本国。这个时期是凤画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到了民国时期和抗战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经济凋零,百姓颠沛流离,凤画店生意每况愈下,纷纷倒闭,凤画几近绝迹。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心下,上世纪50年代,凤画出现了新的生机。凤画老艺人华先荣、李凤鸣、王德鑫等受到政府的重视,被请到文化部门专门从事凤画的创作与传承。改革开放以后,在老艺人、专业人士、业余美术爱好者共同努力下,对凤画进行了艺术革新,创作出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凤画精品,部分作品还在国家级和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主要报刊发表,并多次参加各级美术展览并获奖。中央和地方电视台还多次录制过专题片播放。同时,凤画还进入了艺术品市场,被社会各界人士收藏并远销海外。凤画艺术源自于民间,植根于民间,其造型独特,色调明丽,抒发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追求。在凤阳乡野,你会看到大姑娘的鞋上绣着凤,小媳妇的窗户上贴着凤,无论是孩童出世、姑娘出嫁,还是中秋佳节、新岁新春,欢庆的场面都会看到凤凰的身影。凤阳是凤凰的世界,凤画艺术已经融入凤阳百姓的生活之中。2019年7月,凤阳县委、县政府决定用凤画艺术美化城市建设,在位于凤凰山的凤翔大道及城区内几个街头公园设置大约30个大型立体镂空钢架凤画造型的雕塑、浮雕,让凤画艺术真正成为凤阳的一张名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项工作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细致逐步实施,去年六月,第一批合格的雕塑成品已经由杭州运至凤阳,在凤翔大道安置到位。凤阳凤画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风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它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相传的,是我们的先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凤阳凤画,这一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能够绵延六百余年,能够代代相传,仅仅靠的是师徒口授心传,鲜有文字记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现在,《凤阳凤画》一书作了弥补,令人欣慰。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凤画发展的历史,而且对凤画的艺术题材、艺术特色、艺术手法,都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凤画艺术发展的现状作了较为深入和专业的评析。书内还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知名凤画艺人列出“小传”,介绍他们的事迹和作品。书中附有近160多幅凤画图片,可供读者观摩欣赏,也可供凤画艺人借鉴参考。

编纂这本书的滁州市和凤阳县两级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调研,访问凤画艺人,请教专家学者,并从民间从网上广泛搜集资料,认真分析、考证、研究,历经四年多时间,终于编纂完成《凤阳凤画》一书。这是一本研究欣赏凤画艺术的资料性著作,又是一本学习传承凤画艺术的工具书,这是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凤画艺术作了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凤阳凤画》封面

《玉箫吹澈凤归来》 刘云刚/绘

《福娃巡天》 吴文军/绘

《丹凤朝阳》 张维武/绘

责编:魏星 信箱18069627@qq.com

2021-04-16 ——读《凤阳凤画》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6485.html 1 3 地方民间艺术风采依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