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5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滁州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四个着力点

吕小瑞

2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都市圈规划,是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第一个正式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规划。国家战略层面的批复又赋予南京都市圈特殊的使命,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南京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2019年,南京都市圈常住人口达35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4万亿元,分别占长三角地区的1/7、1/6,在全国同类都市圈中具备较强影响力。推动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支撑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助力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接续带动皖江经济带和淮河经济带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协同联动;有利于形成跨省级行政区区域治理新模式,为我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自2000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南京都市圈设想以来,滁州积极响应、踊跃参与,逐步形成了与南京都市圈各市经济联合加强、产业互动发展、机制趋于融合、要素流动增多的良好态势。当前,滁州应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为契机,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与兄弟城市携手共同促进南京都市圈城市合作走深走实,建议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国家发改委的复函强调,《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推动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按照“共建、共享、同城化”目标,围绕规划衔接,抢抓“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加快都市圈规划体系一体化研究,科学制定年度计划,谋划推进合作事项,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快与南京同城化发展步伐

在南京都市圈大协同发展战略中,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经济总量占比超过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具有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与南京深度同城化,是滁州走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动力之源。

进入新发展阶段,滁州秉承“发展腹地、产业配角、生态屏障、合作伙伴”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大江北”战略,把与江北新区的对接合作作为最重要切入点,一要加快交通融合,全面带动空间融合;二要围绕共建“大平台”,共同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毗邻合作示范区建设;三要围绕产业协同,推动滁州更好融入南京等中心城市产业布局,协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未来滁州与南京同城化的攻坚点将从基础设施、产业链,转到要素市场、生态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通过提升滁州与南京同城化水平,把滁州的区位优势变为发展和竞争的优势。

三、完善都市圈协作机制

推动南京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都市圈内各个行政边界清晰的地区之间要不断消除区域发展中阻碍资源和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用高效的制度供给和更加积极有效的双向开放激发圈内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潜能,共享都市圈发展带来的“都市圈红利”。南京都市圈建设涉及苏皖两省方方面面,两省协同推进至关重要。南京都市圈可以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组织机构运作模式,构建苏皖省级政府层面统筹的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的区域合作新机制,高位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南京都市圈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支持建设的第一个都市圈,《复函》明确提出“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南京都市圈城市要率先探索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要在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四、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公共服务,从“几家人”变“一家亲”。在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积极推动都市圈的“同城待遇”,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强与南京及圈内城市医疗卫生合作,推进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开展设立分院、合作办院、组建医联体等,让滁州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依托南京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鼓励学校跨区域教育合作。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加快实现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中高职学校紧缺专业贯通招生,推进师资、产学研、实习就业等全方位合作。深化旅游合作,统筹利用圈内城市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度假胜地。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1-02-2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2668.html 1 3 滁州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四个着力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