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建强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筑牢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

林卫东 魏礼彬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吹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进军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教育部、中宣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中小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思政课课程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取得了明显提升。但是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师配备不足,人员有待充实。农村小学基本没有专职思政课教师,思政课都是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兼任。在一些中学,也存在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不齐,超课时、跨年级、工作量大等问题。二是学习培训不多,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普遍缺少培训学习的机会,集中学习备课的机制不健全,外出交流观摩活动更是“稀缺资源”,使得一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教法上思维僵化、观念传统、眼界狭隘等问题,影响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三是职业归属感不强,关心有待加强。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农村学校、学生和家长把思政课当做“副课”来对待,加上职称评定制度设计上的原因,使思政课教师处于弱势地位。这导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不强,对思政课发展前景不乐观,对自身专业持续性发展的主动性不强。

通过广泛调查和深入分析,课题组认为造成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短板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应试教育旧理念,思想上不重视队伍建设。思政课在应试中的小科地位,导致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对思政课不够重视。一些农村中小学没有组织领导班子、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或者学习浮于表面,没有入脑入心。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起党组织书记、校长联系思政课教师的机制。二是制度设计不合理,机制上不利于人才培育。在学校编制一定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优先考虑语数外等“大科”需要,思政课这类“小科”教师数量较少。学校内部职评初评制度的设计,也对思政课极为不利。农村中小学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政课教师业务交流、脱产培训、外出观摩,专项教育培训少,使得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水平与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立德树人要求还有差距。三是激励退出少机制,客观上不利于能力提升。一些思政课教师不愿意自觉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不愿意投身教改实践,存在着思维惯性、行为惰性。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筑牢思政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必须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中小学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切实提升站位,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教育主管部门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课建设作为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方面,根据《意见》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深入思考研究谋划思政课建设工作,特别是如何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等问题,将学校领导班子推动思政课建设、关心关爱思政课教师情况纳入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党建工作考核检查内容。学校领导班子要切实转变唯升学、唯分数的应试教育观念,深刻认识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政治定位,抓紧出台贯彻落实举措和相关制度机制。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坚决落实带头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二要切实保证数量,尽快配齐专职教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采取多种路径搭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保证基本的思政课程教师人员配置数量。要落实编制保障,按要求配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确保中小学思政课按要求开课、有好老师上课。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党委宣传部、高校、党校、讲师团等积极探索和构建行之有效的思政课教师特聘机制,鼓励高校、党校教师,宣传干部走进中小学思政课堂授课。

三要切实提高质量,完善激励退出机制。要完善思政课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教师思政课程效果进行评价,综合量化。要建立思政课教师准入退出制度,严把教师“入口”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做好兼职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对不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或有错误言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教师坚决调离思政课教学岗位。要努力打造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做好老中青传帮带、校内校际教学交流,重点培养一批思政课学科带头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在县域范围内跨校打造2—3个名师工作室。

四要切实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增强本领。给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思政课教师定期培训机制,学校设立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为思政课程教师提供定期培训进修、教学评比、外出观摩的机会,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各级党委宣传部、社科联等应给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多理论、社科研究项目,鼓励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给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如组织部门可以设立思政课教师到基层党组织锻炼名额,宣传部门可以遴选思政课骨干教师加入理论研究、理论宣讲队伍等。

(本文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项目,作者单位:滁州市委讲师团)

2020-12-1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6179.html 1 3 建强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筑牢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