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第A06版:副 刊

读诗诵词,抒发时代心声

○李发敏

诗者,天地之心也。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五季,作为忠实观众,每当看到选手发表离场感言时总会心动,每当听到精妙点评时总会会心一笑。这档节目激起了我尘封已久的梦想——“诗意地栖居”,追寻诗和远方!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今天,古典诗词读起来依然常读常新,丰富着新时代的生活。2020年,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打乱了国人生活规律,宅家期间,终于有机会系统地阅读唐诗宋词,在此前读诗词都是碎片化的,没有细细品味。想来参加工作近三十年,“好书留后看”的今天,是时候静下心来读点书了。读诗词有一种特殊的涵义,当你在读的时候,总会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如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每每单位举办诗词朗诵活动,总有人诵读它,其言语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深深地吸引着我,而当我想到这诗幻般的场景时,竟忍不住默背全文,对它的喜爱又更深一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读诗诵词,油然而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诗经》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知止有定,我忽然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更坚信自己能养成持续读书的好习惯!自此,每晚集中学习一个小时,再利用零散时间把遇见的和在“学习强国”上答错的诗词抄在便携本上随看随记。终于,每当看见夏日荷塘,我便能想起“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而当看到电视剧中的山里樵夫时,也能联想到“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深秋已近,又怎能不吟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一咏菊佳作?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词是中国人特有的心灵独白,以诗明志,以词言情,可以尽抒新时代奋斗的胸臆。“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让我看到庐山盘山公路近“四百处”的转弯之险,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建设新中国的不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不仅让我感叹泰山的磅礴气势,也让我联想到国家在和平崛起中展现出的豪迈。是啊,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不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也要有“不畏浮动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笃定,更要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境界,从而最终达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创业之功,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迎来朗朗乾坤。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诵读中华经典诗词,感悟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诗化人生,这或许就是诵读诗词的乐趣所在。杨诚斋也曾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我自感无力创作诗歌,但我明白要想读懂诗词,与作者隔空对话,领悟诗词哲理,则非参与实践不可。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践行初心和使命,聆听时代的声音,找寻时代的记忆,向历史学习、向生活学习、向身边的人和事学习,在学思践悟中领略诗词之美,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与个人精神的升华。

2020-11-2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4785.html 1 3 读诗诵词,抒发时代心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