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4日
第A06版:副 刊

于高处看秋

□鲍安顺

站立天地之间,于高处看秋,心灵的眺望远远比目光所及要多一点思想的韵味。

自古赏秋,传统视角里尽是凄凉、忧郁、消沉,还有秋雨一样绵密的惆怅。有一年秋天去广东佛山的西樵山,那儿已经有1000多年登高赏秋的历史,登高时还有饮桂花酒的传统习俗。在西樵山,还可以欣赏画舫烟雨,仰视参天蔽日的古木,眺望一望无垠的桑基良田,还有风光绮丽的风景——九龙岩、冬菇石、石祠堂、石燕岩……

一位诗人讲课时说,有一首诗叫《黄金树》,那是写一棵在秋天树叶完全变黄了的大树,金黄的秋叶簇拥着,燃烧成一团金色的火团,在旷野上,在天地间闪烁光芒。诗人把秋天的黄金树,写得出神入化,那黄金树仿佛一只金色展翅的大鸟,吞吐欲飞,像带走一个激情燃烧的秋天,还有秋天里灼热沉重的诗意。我当时向身边一位女人诗人请教,她似懂非懂地告诉我,诗写得很好,金黄色的诗意原来就像“爱你有罪”,赏秋无过,就像我是大山的女儿。如今,我终于弄明白了,女诗人的赏秋之情,与自己情绪有关,那是恋爱季节的情绪,自然也就有我似懂非懂的朦胧美了。

赏秋之情,无外乎体验秋天的沉稳、豁达、清高气爽,稻花飘香,满山盛开一朵一朵金色的野菊笑脸,还有遍野的枫叶红了,我是在流年忘返的思绪中品味秋天的美丽。记得我无数次走进深山大谷,站在高山上听一声霜天雁鸣,感受它行色匆匆地飞翔,在渐行渐远中寻找归家的路程。山上桂花散香,我独自想象山中的秋月温婉而清丽,让我想起母亲衣襟上丝丝久违的弥香。在溪畔,心灵的寂寥是散落河水中的真实,它让深谷大山的秋意多了点江南的意味——如练的斜照倒映清泉之上,清澈见底的水上,轻泛涟漪,让我的目光静置在恍然星河,波光粼粼的秋水诗意,在深山大谷显得恢宏的宁静。

一个偶然机会去云南红土地上赏秋,那种感觉最令人怦然心动,有一种欣赏天籁画卷的神秘感和自豪感。有人说,东川红土地的秋色,是上帝打翻在云南的画板!浓烈的色彩艳丽而斑斓,有一种被灼痛了的美丽感,令人眩晕。云南红土高原是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被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甚至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层次分明的彩色与线条,让山川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山坡上,油菜花与洋芋花星星点点成片地绽放,金色的稻穗与麦浪热情翻滚,红、绿、白等多色交融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炫目的视角天堂,勾画出山川磅礴的大气势和大神奇。

有一位艺术家这样形容说,在云南赏秋的感受非常独特,那儿的农人很憨厚,他们在翻耕高原的红土地,种上高原的庄稼,培育高原的花朵……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一举一动都像是艺术,不,是在创造艺术,创造一头扎进原生态高原生命本真灵感中的上帝的艺术。

是呀,与云南红土高原的秋天相比,江南的秋天就显单薄。从我的印象中挖掘出现的景象,所有的秋景有点儿萧飒的意味——成熟的稻子是温和的,染色的山林是婉约的,变凉的山水是文静的,高爽的天空是干净的……我想起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一首诗:“光阴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虽小,也有生命,虽是一芽小草,怀揣一颗开放的心,就自然在喟叹之余,轻轻开放着让自己的生命飞翔起来!我想我也一样,自己虽然可悲、渺小,可是赏秋之情也能深入到天地之间!

2020-09-2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20691.html 1 3 于高处看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