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每一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集中表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指引。
一、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的鲜明表达。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总书记强调,“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建党初期,我们党就明确自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着人民、为着人民。南湖红船上的庄重誓言,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党近百年来,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依靠人民、信赖人民,不论走到哪里,都把人民放在心上,时刻想着人民。特别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与疫情作坚决斗争。纵观中国革命史,可以清楚地发现,每一次危难时刻、艰险关头,都是党带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奋进。明确提出了“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重要的政绩”,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二、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检验共产党人政绩的重要标准。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服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从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想人民之所想、盼人民之所盼、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帮,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经常问一问,自己是否站在人民立场上做事,是否把事情办到人民心坎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要看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作风实不实。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决不能搞障眼法、欺骗群众,决不能搞形象工程、半截子工程,决不能搞嘴皮子功夫,说一套做一套。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多听实话、多摸实情、多调查研究。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要下真功夫苦功夫,加以解决。要切实做一些关乎老百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要善于敢于解决矛盾和问题,要勇于到群众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热点焦点多的地方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遇到矛盾和问道,绝不绕道走,坚决做到遇河搭桥、逢山开路。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善于走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与群众换位思考。要充分发挥“百姓口碑”的“试金石”作用,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突出出来,请群众当“考官”、当“评委”,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为民办事、为民造福,要有高度的责任和担当。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越是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越要站稳群众立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忠实地为民办事、为民造福。首先,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想着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决不能脱离群众,决不能在群众面前高高在上、摆架子,更不能做伤害群众的事。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应该弘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其次,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诸如子女入学入托、就业就医、拆迁安置等,要深入田边地头、农家小院、社区厂矿,多听听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要以心换心、赤诚相见,把群众当亲人,踏踏实实给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以此赢得群众拥护和赞誉。第三,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是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统筹和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攻坚克难。要有担当精神,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作者单位:滁州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