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0日
第A06版:副 刊

儿时,家乡的美食

○周玉生

家乡杨村街,距天长市区之北二十华里。就是这样一个长千余米扁担型的小街,半个世纪前,从南到北,百来户人家,就有饮食店、茶食店等三十多家。在众多的美食小吃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金洋禄的跳面、徐氏兄弟的朝朝饼、郁湘城家的云片大糕和胡长根的油炸干。

跳着擀的面条“跳面”

金洋禄是杨村合作饭店里的面点师傅。文革前我最后一次见到金师傅加工跳面时,他已经年过花甲了。跳面的制作,前期和普通手擀面一样,只是后期与手擀不一样。面粉和成面团后,金师傅将面团往长长的案板上一倒,然后揉制成长方型,接着用捆绑在案板一旁的一根长约二米、直径四、五公分的擀面杖压在方型的面块上。自己坐在擀面杖的另一端,双脚点地,屁股一抬一压,有节奏地跳着从面的一端向另一端一寸一寸地向前擀压。如此反复二三遍后,便将初次擀压过的面儿舒展开,撤上面粉,仍然叠成方块,再次跳着擀压。反复十余次后擀压成薄片,展开叠加成长方形,用一把长长的切面大刀飞快麻利地分切。切好以后用手轻轻一拉,嗬,黄亮亮一刷齐的“跳面”就这样做成了。因为是跳着擀压制成的面条,家乡人称之为“跳面”。跳面有一定的韧性,入锅后,不断不烂,和手擀面的口感大不一样,吃起来劲道、爽滑。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我回到家想吃一碗金师傅的跳面,母亲告诉我,金师傅已经过世了。金洋禄是杨村跳面的唯一传人,他走了,也把他的跳面绝活给带走了,怎能不令人遗憾。

半脆半绵的“朝朝饼”

说起“朝朝饼”,它是我儿时经常吃到的早点。是杨村街南头徐兆瑞兄弟俩的独家经营。“朝朝饼”食材为米面。因为每天早上叫卖且又作为早点,因此家乡人就叫它为“朝朝饼”。朝朝饼的制作头一天晚上要先将米面粉加水投入酵母搅拌成糊状,装入木桶中,闷好发酵,次日清晨开始加工制作。制作时,先在平锅内刷上少许香油,加热后用汤勺从桶内舀出米面糊,一勺一个平摊入锅中,待底面炕出焦黄色时,翻个身再略炕一会,便可出锅。每锅一次只能炕上八九个,出锅后趁热装入特制的保温竹篮之中,盖上棉焐子,配上油条待售。徐氏兄弟的两个女儿拎着竹篮从南向北沿街叫卖:“朝朝饼唻……朝朝饼”,“朝朝饼油条唻……”,我每每听到这由远及近的叫卖声,就仿佛觉得特别的饿。用“朝朝饼”包上一根油条,就上一碗豆浆,脆香全在食尖上。

能卷能燃的“云片糕”

儿时的杨村小街,郁家的云片大糕很有名气。记得12岁那年的除夕,母亲叫我到中街郁湘城家茶食店买条大糕,谁知才上午十点多钟,大糕已经卖完了。郁老先生让我下午来,说张师傅正在做着呢。好奇心驱使我溜进了后面的作坊间。只见张师傅正在用雪亮的大切刀一片一片麻利地切着,不一会一条糕切成了。他用纸包好,然后贴上印有郁记大糕字样的红色封面递给我:“霞子(天长土语,孩子的俗称),等急了吧,先给你切一条拿去吧。”“难为您了张师傅。”我刚接过大糕答谢道。张师傅连忙说:“别急,你还要为我做件事,你在我这儿拿一片大糕给卷起来,然后用火柴将它点燃。”我不明就理,只是照着去做。我将一片薄薄的大糕卷成了香烟状,然后划着了火柴。被点着的大糕顿时发出“痴痴痴”的声响,不一会儿烧尽了。“好了,你可以走了。”后来,我得知,糯米面粉和糖油的配比,以及师傅切片的刀工,直接关系到大糕的质量。原来“薄如纸片,卷曲不断,点火即燃”则是判断大糕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切厚了卷不起来,油少了难以点燃,糖少了则不甜。郁家大糕做出上好的云片糕,选料是很有讲究的。

沿街叫卖的“油炸干”

家乡的小吃还有胡长庚的“油炸干”。胡长根家住小街之北的胡庄。胡家油炸干为祖传家业,到了胡长庚已经是第五代了。每天傍晚,他那有节奏地敲打竹板和“油炸干唻油炸干……”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胡长庚挑着一头是油锅、佐料,一头是压制好的生豆腐干和柴火的担子,沿街叫卖。一担油炸干从北走到南,差不多就卖完了。儿时,一听到敲竹板的声音,我总是隔三差五地拿着碗让胡长庚现炸几块油炸干。只见他将经过压制二寸见方的豆腐块,一块一块地投放到滚开的油锅内,正反两面反复翻动,不一会儿便煎成入碗。炸好的豆腐干微焦金黄,倒入少许酱油、辣酱,散上蒜花,便可食用。时至今日,那“油炸干”香脆微辣的味道仍然难以忘怀。胡长庚早已作古,现在他的儿子继承了祖业,只不过不再挑担沿街叫卖了。

妈妈的“虾仁汪豆腐”

儿时的好吃食品,还有妈妈做的“虾仁汪豆腐”。我的母亲曾于1945年在街北头开了一个小小的饭店。母亲生于淮扬菜系发源地之一的历史名城——扬州,烧得一手好菜。小饭店开张后,每到逢集便是宾客盈门。“虾仁汪豆腐”以鲜活的大草虾和刚出箱的豆腐为食材。先挤好虾仁,将虾壳捣烂,用纱布过滤,过滤后的汁水用作原汤。再将豆腐切成不足一寸的小方块备用。烹调时在锅中放入适量香油,炼热后,将汁水、虾仁和豆腐一同投入锅中,加少量酱油和姜未、香葱。烧开后,再加适量猪油,用淀粉兜汤,猛火烧煮一二分钟后起锅上桌。食用时可根据各人的口味爱好,可撒胡椒粉,亦可加少量陈醋,便鲜而不腥,油而不腻,绵润清香。结婚后,爱人知道我酷爱妈妈做的这道菜,便跟着学会了烹调之技。时至今日,我家每年至少要做上好几次虾仁汪豆腐,让妈妈的味道永远唇齿留香。

2020-08-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8338.html 1 3 儿时,家乡的美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