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妹
仲夏的路南村,一片片芡实田青葱翠绿,颇为壮观。“走,看亲戚去!”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带着草帽,骑着电动车走村串户,这是老郭给乡亲们最深的印象。作为定远县炉桥镇路南村驻村扶贫队长,老郭每天雷打不动要去走“亲”访“友”。
沉下身子迎挑战 走“亲”访“友”挑重担
郭玉华,就是村民口中的老郭,是定远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2017年5月被组织下派到炉桥镇路南村,成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路南村地处炉桥镇西北部,距离县城50多公里,是全县五个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没有主导产业,没有集体收入,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3户、538人。
“老郭,你来咱村看大门,村里给你多少钱?”刚驻村那会儿,55岁的郭玉华穿着朴素,被村民误以为是村委会聘请的“保安”。然而这个“保安”却直奔贫困户家里,要扶贫就得先熟悉情况,“认亲戚”成了郭玉华每天的“必修课”。通过走访,郭玉华发现整个村子的问题所在,心里有了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郭玉华就一门心思地走访、宣讲政策、和老百姓拉家常、召开村民大会,将任何事情都做到公开透明,渐渐的,老百姓和村干部之间建立起了信任。郭玉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村里危旧房多,那就改!没有水泥路,那就修!贫困户家里吃不上自来水,那就通!村里残疾人没有康复器材,那就配!“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贫困户李大爷家门口的泥土路是他最大的“心病”。郭玉华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李大爷的情况后,便同村“两委”一起商议如何解决贫困户的“心病”。村里出资金,村干部化身“修路工人”,郭玉华带着驻村工作队、村党员干部和党员积极分子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新建的10多米简易水泥路直接修到了贫困户李大爷的家门口。“路竟然能修到我家门前,我真是想都没想到!党的政策好啊!”李大爷指着门前的路,喜笑颜开。
深入农户摸实情 扶贫帮困先扶志
走入路南村,满目葱茏、阡陌纵横的田野上连片的大棚,银光闪闪,如一浪浪的碧波连绵。在李荣桥种养殖家庭农场,总听见大棚里传出的欢声笑语。走进蔬菜大棚,阳光透过棚膜洒在一株株整齐排列着的蔬菜上,棚内脱贫户李荣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采摘。
三年前,经过多次上门走访,郭玉华发现李荣桥总是郁郁寡欢,原来李荣桥是村里的两女户,一家人就靠几亩田维持生活,在“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农村,这让李荣桥觉得低人一等,思想消极悲观。“对症下药”打开心结是郭玉华做的第一件事。郭玉华多次与他谈心,鼓励他振作,动员他发展产业。得知李荣桥想养羊却没有启动资金,郭玉华积极协调,帮忙申请小额贷款修建羊场、购进小羊。如今,日子越过越好的李荣桥从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致富“领头羊”。凭着对脱贫的坚定信念,李荣桥又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最开始的时候,李荣桥只有传统的农业种植经验,大棚里的菜苗不断出现死亡的现象,郭玉华得知此事后立即想办法解决,请来了农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解决了蔬菜种植的技术难题。如今,李荣桥一家已经顺利脱贫。
因地制宜兴产业 助民增收挖穷根
李荣桥是路南村众多贫困户中的一个缩影,大部分贫困户只是未找对“路子”,他们也渴望改变。
改变从2017年的一次产业发展座谈会开始,郭玉华了解到,路南村紧邻高塘湖,地势低洼、水源丰富,于是郭玉华带着扶贫工作队与益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积极盘活合作社资源,为贫困户谋出路,探索出小龙虾+芡实生态种养连作生产模式,亩均效益大幅度提高,使原本一亩地产出多份收益,虾芡连作成为村里富民主导产业。
虾芡连作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区流转5户贫困户土地6.5亩,每亩每年流转费600元,同时解决贫困户家庭3人就业。贫困户李龙芳将自家2.8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收入1680元,同时自己在合作社打短工,每天收入120元,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三年以来,路南村的变化可谓是判若云泥。路南村已落实“小龙虾+芡实”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00多亩,大棚蔬菜300亩,田藕、芡实2000亩,露地葡萄50亩;1500只以上鹅养殖基地4个,6000只养鸡场1个。此外,扶贫工作队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结合贫困户个人意愿,2019年提供212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其中养殖项目145个,补助资金达34.5万元。围绕县“五大产业”发展规划,路南村积极谋划申报到村项目,今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秸秆收储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今年,路南村农民合作社增加到30家,带动了1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据统计,2019年路南村集体经济收入50.2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截至2019年底全村已完成脱贫237户、55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64%。
“扶贫就像接力赛,我接过了接力棒,就要把这项事业继续发展好。”郭玉华说。一转眼郭玉华来到路南村三年多了,“试问路南好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自己的责任,这就是郭玉华心中最诗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