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6日
第A06版: 副 刊

椒陵才子 千秋快士

——清小说家吴敬梓与天长

○姜培忠 路云飞

文学大家胡适说:“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吴敬梓是清朝中期人,他的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见识高明,艺术高超,是一部有跨时代意义的巨著。通览全篇,我们会发现,小说从第二十九回开始写到了天长人杜少卿、杜慎卿兄弟。研究者普遍认为,杜少卿即吴敬梓本人,吴敬梓在杜少卿身上,赋予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写儒林人物的外史,为什么亲睐天长人,并选择天长作为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之一?小说家吴敬梓与天长有哪些渊源?

一、吴敬梓和天长文友

吴敬梓的《文木山房诗集》中,有两首写给扬州江宾谷的诗:

《岁暮返金陵留别江宾谷二首》

其一

广莫风多寒气凝,布帆霜雪照愁灯。

从今只可凭双鲤,问讯相如病茂陵。

其二

长云断岸尽相思,衰柳何堪绾别离。

楚鼓数声村落晚,扁舟重遇佛狸祠。

乾隆四年(1739年)秋天,老友团昇邀请吴敬梓和江宾谷到仪征游历,直到岁末,共三个多月。其间,他们还到瓜步山游历,诗中的佛狸祠就在瓜步山上。现在此山属江苏省六合区。据明嘉靖县志记载,瓜步山属于天长。

后来,江宾谷因病先走了,吴敬梓因此寄赠诗歌,关切地寻问病情,还表达了和老友故地重游的期盼。

江宾谷是谁?据《仪征县志》卷三十六和四十五载:“江昱,字宾谷,号松泉。”他是当时著名学者、诗人,善经学,被袁枚称为“经痴”。他的弟弟江恂是诗人、画家,两人被扬州文化界称为“广陵二江”。

江昱的妻子陈珮是天长陈门四进士之一的兖州太守陈于豫的女儿。很可惜,她在雍正六年(1728年)仅22岁就去世了,陈珮也是个才女,留有诗集《闺房集》。江昱在《亡妻陈君墓碣》中写道:“三月望日葬于天长县北雁落墩,祔于祖茔之右三十步。”

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江昱家祖坟在天长县北的雁落墩。

雁落墩在哪里?《康熙天长县志》中记载:“乐乐堤,北十里,今呼雁落墩。”江恂诗集《蔗畦诗橐·卷一》中有《天长道中二首》。其一有“凄凄在行役,明日又清明”句,显示此诗作于清明前。其二有“今来三过此,回首易酸辛”句,且下有注:“岁庚戌侍先子,壬戌扶先子榇,今复展墓。”清明当天,江恂又作《雁落山展先子墓》、《雁落山庄有怀七兄议上》两首,其中有“清明展墓独销魂,泪洒飞花雁落墩”句。由这些文字可知:庚戌年(1730年),江恂还在此(雁落墩)侍奉父亲江世栋;而到了壬戌年,其父亲已过世并安葬在雁落墩;写此诗时,他又来雁落墩“展墓”,即回乡扫墓。可见,雁落墩是江家祖坟所在地。江恂历任徽州、亳州、凤阳知府,政声很好。据《嘉庆备修天长县志》载,江恂死后葬在天长的郑集东五里处。

江昱则在他的诗词《买陂塘·寄天长刁去遐》中明确地说“余家雁落山庄濒湖,与去遐居相近”,而且“小庄沿堤种桃花时最盛”。既然家在天长雁落山庄,祖茔在天长雁落墩,我们可以说,“广陵二江”其实也是“天长二江”。并且,从地理上讲,天长紧邻扬州,宋时曾隶属扬州;天扬之间交往甚多,生活方式和人文习性等都很相似,天长文化是融入扬州文化的。

吴敬梓曾六下扬州,与扬州文士往来密切,与“二江”也有诸多交往。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正月,江恂到安庆府参加省试,过金陵拜访了吴敬梓,江昱也同行。此行之后,江恂留有诗作二首,诗序中写道:“壬申正月,以省试过金陵吴敏轩,为道县庄鱼门两程君系怀昨岁。余豫章,病不得消息,夜阑秉烛是对如梦,率尔成篇用志友。敏轩招同涂长卿、严东有,暨令姪珠朗、家兄昱聚饮文木山房,以诗为酒政,指盘中果蔬命题分限韵,凝思者罚酒巨钟,落笔如飞共相笑乐,酒酣复涂严二君。”可见,江氏弟兄和吴敬梓关系很铁,考试前他们还聚会喝酒,分韵作诗。

江昱和吴敬梓的关系更密切。吴敬梓多次往来扬州、淮安一带,并客死于扬州。他的好友程晋芳所作《哭吴敏轩》中有“死恋扬州好墓田”,正是其一生魂系扬州的心迹所示。除了仪征、南京的相聚,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时年40岁的吴敬梓第三次来扬州,向他的官场朋友、身为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寻求资助。适逢卢负谤获罪,被谴戍台前夕,吴敬梓与江昱都参与了题赠《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诗及送行活动;在高凤翰等人为卢见曾所绘的《雅雨山人出塞图》长卷上,吴敬梓、江昱都有题诗(现藏故宫博物院)。

吴敬梓为江昱的《尚书私学》写过序,称誉“宾谷生千古后,举《舜典》一玄字,已开老氏一家学,为五千言之权舆。则知老子虽深远,要不外乎经。”还说:“此正余一人之私,盖二十八字先儒久斥以为伪者也。斯其卓识不在宋儒下盘旋,亦非汉晋诸贤所笼络。他若辩九族,辨五事,因梦与卜以破后世鬼神荒诞之见,皆足以补注疏所未备,固非词章之士所可及,以之嘉惠来学,揭与日月同行可也,岂一人之私学乎哉?”盛赞江昱不让宋儒的卓识、补缺经学注疏的才华和远超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的学识。

作为同时期的文人,吴敬梓和江昱还都拒举博学鸿词科,不愿做官,生活放达率性。才华与个性相挥发,成就了两个文化大儒,也产生了小说中杜少卿的原型。

除了“二江”外,还不得不提到与吴敬梓同时代的天长另一个大文豪——官至阿迷州知府、陈门四进士之一的陈以刚。江昱的妻子陈珮是陈以刚的堂妹,陈以刚在为江昱和江恂写的书序中都提到“江昱,我妹婿也”。陈以刚与袁枚关系很好,但时任江宁县令的袁枚不认可吴敬梓,这也让陈以刚与吴敬梓之间交往就很少。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人,他们都为江昱的著作写过序,都有共同的朋友圈如程梦星、程晋芳、金兆燕等,应该说他们是彼此熟知的。

与天长文化人的来往,使吴敬梓更了解天长和天长文化,积累了一定量的以天长人为主人公的素材。 (未完待续)

2020-07-16 ——清小说家吴敬梓与天长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4102.html 1 3 椒陵才子 千秋快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