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杨读俊 单其龙
端午节前夕,南谯区章广镇太平集村的有机蔬菜、麦饭石桃、野生鱼、土鸡鸭和土鸡蛋等多种特色农副产品齐聚银东社区小广场消费扶贫摊点,引来社区居民争相采购,现场售卖火爆。与此同时,今年该区各机关单位节日工会福利也换成了从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采购的木耳、银耳、香菇等菌菇类以及茶叶、面皮、粉皮粉丝等农特产品。
为加大产销对接,促进精准脱贫,今年以来,南谯区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扶贫产业园为支持对象,以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手段,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消费扶贫新格局。同时,加强政策驱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消费扶贫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群众的产品和服务,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乃至致富。
“四进”对接承销。搭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医院与贫困地区农产品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食堂、餐厅选用困难群众、扶贫产业园和当地其他农畜产品,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引领全社会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积极组织举办集中采购困难户及产业园农产品、畜产品活动,把好产品质量关,确保提供优质产品。
龙头企业带销。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困难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企业与贫困户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业合作社对一家一户贫困家庭的产品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借助企业自身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畜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精准对接,实现保值增值。完善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销售利润分成比例,维护双方权益,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宣传推介展销。发挥经济薄弱村产品原产地、品种全、货源新等独特优势,与有大宗需求的城市开展对接推介,建立直接销售渠道。组织参加各级农业博览会、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和“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展销等活动,集中展示推介区特色产品。
商场超市直销。广泛开展“买产品、献爱心、促脱贫”消费扶贫活动,在超市商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车站等经营场所和公共场所开设扶贫农产品销售公益专区、专柜,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为贫困群众奉献爱心。鼓励各大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优先采购困难户及扶贫产业园农特产品,鼓励各大餐饮协会等社会组织优先购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
电子商务营销。支持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积极推销贫困户和扶贫产业园特色产品,及时推动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应急促销。鼓励电商平台销售区农特产品,鼓励知名网站宣传推广区品牌产品,扩大影响力、知名度。
基地认领订销。支持区骨干企业积极与产品需求主体对接,建立农特产品生产基地,搭建订单销售平台。创新社会大众消费扶贫理念,发布名优特产品产地信息,倡导机关干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城市人群到农产品原产地认领贫困群众土地、经济林、养殖等“种养+”项目,体验消费扶贫,实现爱心消费与贫困群众脱贫需求精准对接。
旅游带动促销。引导特色产品进景区、进宾馆、进饭店,在旅游景点设立扶贫农特产品专区,进行推介宣传销售,打造具有当地特色旅游品牌产品。打造“农业观光+旅游购物”等扶贫产业链,构建“游、购、娱、吃、住、行”一体化旅游格局,吸引旅游者体验产品与服务。结合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对接有旅游资源的经济薄弱村,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文化旅游和康养项目,实现旅游扶贫与消费扶贫高度融合。
帮扶单位助销。包村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干部对所帮经济薄弱村、困难户农产品销售需求进行摸底,组织参加农产品展销、贸易博览等,积极搭建营销平台。发挥帮扶干部优势,为帮扶对象产品代言,向朋友圈、亲朋好友推荐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树立“买扶贫产品,献济困爱心”理念,鼓励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带头并带动单位全员消费帮扶村和贫困户产品,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劳务就业推销。培育发展经济薄弱村特色劳务品牌,培训输出贫困家庭劳动力,带动转移就业。加强岗位信息对接、岗前技能培训、劳务权益保护等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劳务输出对接平台,开展劳务协作,促进贫困家庭优质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对接市内大型企业招工,优先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鼓励各类企业在区开展专场招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到经济薄弱村投资办厂,实施生产加工项目分包,建设帮扶加工点等,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