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8日
第A03版:副刊

尺书留痕

——父亲读杜诗

陶承洛

父亲仙逝,留籍甚多。不久前翻看他的《杜甫诗选》,发现每页空白处写了许多评注,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余咨嗟吟咏,心生涟漪,掩卷沉思,感慨良多。

家父陶家康生前为滁州中学教师、滁州学院副教授,终生酷爱读书。他是历史学者,经史子集读了相当部分。《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全部读完,煌煌巨著《资治通鉴》(正续)读了数遍。他对文学书籍,对诗词文赋也同样爱读。在唐诗中他尤喜读杜甫诗,读了杜诗的八种版本。

笔者手边这本《杜甫诗选》是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冯至编选,竖排,繁体字。父亲阅读批注,估计为60年代前所写。笔者粗算一下:杜诗八卷本,共收录264首诗,父亲在书的空白处评注有183条,基本每页都有。有的书页有3、4条之多。钢笔字,清晰整洁。少则几十字,多则上百字。或引别人品论,或自己批注,还有诸多圈画标记。

这本《杜甫诗选》是有注释的,用了“释题”“释词”“释句”三种方式。没有整段疏解,没有总释全篇大意,更没有艺术鉴赏。父亲边看边分析全诗篇章结构,也鉴赏艺术手法,来加强对诗歌的阅读思考和领会。

如《瘦马行》诗,父亲注:“全诗分两段,首八句写瘦马外形憔悴,次十二句写瘦马内心怨楚。”《垂老别》诗,父自注:“此篇为老者之述。首段八句叙出门,中段叙与妻别,千回百折,末十句由低调转为高亢,自宽处正是自痛处。”杜甫一生三次漫游,《壮游》篇是杜甫一首比较完整的自叙诗,追忆自己年轻时四处游历的快意的壮游生活。全文112句,560字。父亲将其分为六段,概括其内容。我想,父亲的这种精细阅读方法,读毕一首诗要花不少时间,264首虽不是篇篇批注,但也颇费时日,何况八种版本呢。父亲读书之勤之专若此。

父亲引用别人的评论,最多的是清人仇兆鳌《杜少陵集评注》、清钱谦益《唐诗别裁》、明王嗣奭的《杜臆》、明胡应麟《诗薮》、清浦起龙《读杜心解》。还有各种诗话本,如宋陈师道《后村诗话》、刘攽《中山诗话》、陈岩肖《庚溪诗话》、叶梦得《石林诗话》、明王夫之《姜斋诗话》、清李调元《雨村诗话》等10余种。

七律《夜行》,注释只有短短两行,父引王嗣奭的评论:“黑夜归山有何情致,而身所经,心所想,了目所闻见,皆人所不屑写而毕写于诗。却字字灵活,恍觉夜色凄然,夜景寂然。”《登楼》诗,父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旁画杠,引清人沈德潜的评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主要根据这两句。”《登高》诗,父引明胡应麟的评论:“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这些评论皆切中肯綮、画龙点睛之笔。父视为高论而注之。

书中父亲还引用礼记、庄子、史记、汉书、淮南子、南史、梁书等经史典籍。还引用刘禹锡、元稹、司马光、苏轼、黄庭坚、郝敬、文天祥、刘克庄、朱熹、元好问、杨慎等人有关评论或诗句。令笔者击节感叹的是,一本诗集父亲引用了10多本经典,20多位名家的评说来批注。五六十年代学诗词没有像今天这么普及,也没有像今天有这么多的鉴赏书。父亲读诗都是借鉴前人主要是明清学者的诗话,或翻阅身边藏书或信手拈来记忆中的句段。他老人家阅读面之广阔,学养积淀之深厚,记忆力之超强,其一斑也令子孙感愧交并。

父亲悠然穿行于诗章的字里行间还流注着自己的感情和见解。在《咏怀古迹五首》中,父亲在“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句旁画一直线。注上“前章詠怀,以庾信自况也。杜庾一脉。”“动江关”旁注“犹惊海内也”。庾信是南北朝诗人,与杜甫相隔200年,但杜甫在诗的立意用典甚至字句句法上都深受其影响,对他也极为推崇。庾信题材内容上的乡关之思,隐逸之念,秋景之悲,对杜甫的文学创作都有诸多启发。父亲显然是熟稔这些诗论的,评庾杜一脉相承、隔世渊源是有根据的。寥寥几字很有见地,也足见父亲学术造诣的功力。

在《愁》诗中,父亲在“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冷冷非世情”旁注“心烦意乱,故觉山水花鸟,触目可憎”。在“人今罢病虎纵横”旁写“苛政猛于虎”,也表明父亲读诗的感情色彩。《梦李白二首》父写道:“杜甫作怀念李白诗甚多,而白赠杜甫仅唐人孟棨《本事诗》一首。”李白与杜甫友情深厚,杜甫为李白作诗10多首(涉及到的有20首),如《赠李白二首》《寄十二白二十韵》《天末怀李白》等都写得深沉而真挚,其中不乏千古名篇。仇兆鳌评“千古交情,推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而白赠杜诗仅一首,父似有遗憾(笔者注:现寻得李白写杜甫诗共三首)。值得一提的是,“文革”中,郭沫若写有《李白和杜甫》一书,书中用阶级分析法扬李抑杜。父阅后不以为然,说扬李岂能抑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千古定论。

父亲为什么钟情杜诗呢?父亲是历史学者,又是现实主义者,唯物论者,无神论者。除精熟国学,也关心时政,关注现实社会。杜甫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挚情,为国家安危而歌,为百姓哀乐而吟。博大精深,沉雄悲壮,摇撼着人的心灵。父亲审美喜爱是他性格人格的映射。

了解父亲的人称父亲博学多识,有问必答,是“活字典”,声称著闻。但父亲皓首穷经,潜心书本却只有我们才能道出一二。父亲性情娴静,不求闻达。少好书,长弥笃;谨绳墨,蹈规矩;寡癖嗜,少交游;远尘嚣,伴书卷。饮酒打牌可接群君之欢者,无一娱之。闲暇雅兴唯听听京剧怡悦。每日思接千载,神游八荒,阅读不止,笔耕不辍,终生乐此不疲。

父亲年幼时只读到初中,成为中学教师大学副教授,名重当地杏坛,是与“沉潜”读书大有关系。父亲有一定的学术成就:主笔《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学教材部分章节。独立写出《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的编撰及其史学上的贡献》被《新华文摘》摘转。5万字《<移家赋>并序注释》作为滁州学院重要学术成果提交吴敬梓诞辰300周年大会,受到专家高度评价。(《移家赋》是吴敬梓一生除《儒林外史》外的一篇重要赋文,是研究吴敬梓家世及其人的第一手资料。全文三千多字。由于用典多且偏,异常艰涩难解,是“吴学”研究的一个畏途和瓶颈。国内长期无一人系统且完整释注出来过。七十年代中期,受地方政府部门邀请,父亲在极其困难条件下短时间内胜利完成五万字的注释)。70年代,多次被有关部门请为政府官员讲古典诗文课。

这种“沉潜”不但是读书做学问的高境界,也是养成精神人格的高境界。父亲胸襟豁达,识见高远,心境平和,气质儒雅。每日与古人智者晤一室之内,淹通群籍,于学无所不窥。虽足不出户而知古今天下事。狭小的书房开阔而幽邃,富足而德馨。“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诚哉斯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父亲远去,尺书留痕,追念先人,以示后生。

作者父亲生前经常翻阅的《杜甫诗选》及书上批注

作者父亲陶家康

2020-06-08 ——父亲读杜诗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9686.html 1 3 尺书留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