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明明
2020年的春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宅家的孩子们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里如何学习,如何学出成效?2月中旬我接到通知:抓紧准备一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线上录播课。怎样才能出色完成这项特殊的教学任务呢?
一、定位:不断探索线上教学的新模式
我承担的录播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青春飞扬》。
线上教学、不是直播、无生上课、30分钟呈现整课教学内容……在没有前续经验可供借鉴的当下,怎样体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怎样兼顾思想政治性与教学实效?
首先,录播课程、没有学生缺少课堂互动,不同于优质课;其次,多媒体、录像课的特点让课程的多维度呈现,不同于常态课;再次,整课内容教学,不同于微课。多方要求延缓了准备进度,三次初稿构想被推翻,让我慢慢悟出录播课教学的新模式:应体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双重特点,善用多媒体创新性营造出课堂互动模式,可用微课形式增强线上教学的直观效果。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正如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二、设计:几番易稿创新设计的新呈现
本课教学设计,月余时间九易其稿,确有几番经历冰火两重天之感,真可用精益求精来形容磨课的困难。
起初采用当前社会热点信息——“疫情”作为串联全课的线索:有滁州赴鄂战疫的医护人员、有武汉抗疫的平民英雄、还有为疫情做出力所能及贡献的中学生。当省线上课程开播后,各学科大量出现了疫情内容,仿佛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视觉疲劳。另辟蹊径的想法推翻了原来的设计初衷。
“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这样的思政课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开始从实践入手。是否可采用身边的中学生社会实践事例,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采用滁州实验中学“书香·梦想”志愿服务队参与市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和我校学生规划青春的方案。呈现出以青春为主题,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的课程设计构想。
课程设计的成败往往需要课堂教学的实效来验证。我将本课的授课视频录像,通过网络共享软件展示出来,市教研室领导、一起承担录课任务的其他老师和我校老师们利用线上观看视频方式帮我磨课,从情境创设到教学语言,从问题引领到疑难突破……很多中肯意见让课程设计不断走向成熟、精致、雅趣。
三、录课:反复研磨录像教学的新观感
经过磨课、修改;再磨课、再修改的反复准备之后,终于要正式录课了!在前一天我又修改了导入部分:用教师现场诗歌朗诵来增强录课效果。从播出反馈来看,这个诗情画意的老师现场朗诵确实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电视台录课仿佛让老师化身节目主持人,授课体验的变化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教学表现,成为我教书生涯中的又一全新历练。马不停蹄的后期剪辑后,我信心满满地看着录制剪辑完成的教学视频,但还是发现了被忽略的问题:本课以青春为主题,政治感染力相对较弱。
“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习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成为教学的实践方向。是否可用政治感染力较强的事例来替代普通事例呢?又一次颠覆设计,中国女排事例取代了两张普通学生照片,让自信自强精神自然生成。一个环节的变化提升了本课的政治感染力,激发了学生们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爱国情、强国志。
上好一节思政课,往往浸透了老师辛勤汗水和自我越升的砥砺前行!这样的教学追求也终将成为我们思政课教师不懈的精神探索。
(作者单位:滁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