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7日
第A04版:专题报道

关于滁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0年1月6日在滁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57.1亿元,较上年(下同)增长10.1%,为预算的100.7%。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市本级(含市经开区和苏滁高新区,下同)财政收入完成114.9亿元,增长9.6%,为预算的100.6%。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6亿元,增长28.5%,为预算的110.1%。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3亿元,下降62.9%,为预算的298.1%。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8.1亿元,下降30.6%,为预算的86.8%。

(三)市本级政府债务情况

2019年,市本级争取上级债券资金47.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39.1亿元,再融资债券8.1亿元。

(四)落实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及预算执行效果

1.聚力财政平稳运行。强化预期管理。依规平稳有序组织收入,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57.1亿元,增长10.1%,收入总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加强综合治税。出台《滁州市综合治税工作方案》,市级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开展房地产、建筑、矿山开采等行业税收专项整治行动,堵漏增收1.6亿元。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保障。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争取转移支付资金200.8亿元,有力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2.聚力增强经济活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增值税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全年新增减税31亿元。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全市安排工业发展资金10.7亿元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战新基地建设。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安排财政资金9.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1亿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3.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全年安排8.9亿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支持1.5万贫困人口脱贫。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攻坚战。全市争取新增债券资金93.8亿元,保障棚改、土储、收费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投入资金1.3亿元,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服务系统等建设。

4.聚力保障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健全民生工程精准实施、精细管理机制,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年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33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落实各类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拨款政策。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放稳岗补贴资金2.5亿元,惠及职工15.8万人。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打造健康滁州。安排奖补资金3.3亿元,推进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及管理工作。注重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平安滁州建设。支持文明城市创建。全力保障应急抗旱工作。筹集资金1.9亿元,建设“引江入滁”应急补水、城西水库清淤扩容等工程,保障城乡生产、生活用水。

5.聚力深化财政管理。落实税制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严格执行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提高到5000元及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2019年全市个人所得税下降32.7%。优化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和信息公开管理,简化采购流程,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加强财政暂付款管理。制定财政暂付款消化方案,明确消化范围、方式,促进国库资金运行更加安全、规范、高效。支持推进机构改革,落实市级机构改革方案,扎实做好机构改革期间财务及资产划转工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创建等市级9个、3.2亿元项目开展绩效重点评价。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推进自助柜面系统建设,市直预算单位开通200家,占比达95%。完善国有资产管理。

6.聚力强化财政监督。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坚持“小金库”清理和防治常态化,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专项检查,强化“涉企系统”应用。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加强惠农资金监管,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落实审计问题整改。聚焦法治财政建设。

二、2020年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020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提供坚实财政支撑。

2020年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依法理财,规范预算行为。全面贯彻《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追加事项,认真落实市人大决议,推动财政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支持发展,强化预算保障。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保障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统筹兼顾,确保预算平衡。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做好年度间财力安排,积极应对财政收支矛盾,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创新方式,提升预算绩效。把绩效管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有效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总量385亿元,增长8%左右。

(三)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市本级财政收入安排124亿元,增长8%左右。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0.4亿元,下降11.5%,主要是预计土地出让收入下降。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6亿元,增长103.4%,主要是国有股权、股份转让收入预计增收较多。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2.3亿元,增长50.6%,主要是自2020年起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上级补助收入增加。

三、2020年财政重点工作

为完成2020年预算,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贯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有效激发实体经济市场活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安排资金2.1亿元,落实“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助力创新环境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二)突出改善基本民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保障基本民生。加强资金统筹调度,深度谋划和实施33项民生工程,继续办好为民“十件实事”,确保民生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加快解决群众企盼的民生问题。推动优质教育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持健康滁州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突出重点领域保障,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多渠道筹集和统筹各类资金,支持滁宁城际铁路、奥体中心、滁州中学新校区、清流河综合治理、明湖路网等项目建设,改善提升城市面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县域资源禀赋优势,支持天长智能测控装置、来安轨道交通装备、全椒节能环保内燃机、凤阳硅基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集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冶山玩具、小岗农创等特色小镇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强化资金筹集,深入推进“十大工程”,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支持污染防治。

(四)突出财源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完善财源建设的各项工作机制,在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同时,坚持依法征管、涵养税源两手抓,着力增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动力。强化收入预期管理。加强财政运行分析和形势预判,坚持依法征税,优化收入结构,突出动态管理,确保财政收入稳预期、有质量、可持续。加强综合治税。完善市级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拓展行业税收分析范围,有效发挥综合治税平台堵漏增收作用。贯彻减税降费政策。正确处理经济与税收的关系,坚持“放水养鱼”,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不断增强财源建设的可持续性,保障财政稳健发展。拓宽财源渠道。支持市城投等五大投资公司做大做强做优。

(五)突出财政资金绩效,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管理。健全财政体制机制,坚持夯实基础、简政放权和守住底线,不断增强财政运行效能。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围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探索建立新增重大政策、项目事前预算审核和绩效评估机制。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贯彻落实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密切关注消费税等税制改革动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并举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项目谋划申报力度,全力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深化政府采购领域“放管服”改革,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强化政府采购监管,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加强资产动态化管理,夯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加强财政监督。完善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巩固“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推进依法理财。严格贯彻落实《预算法》,配合市人大完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广泛听取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主动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下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2020-01-07 ——2020年1月6日在滁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086.html 1 3 关于滁州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