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宣中光:企业要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 2020年10月12日

张瑜/文 卢志永/图

宣中光,中国扬子集团原董事长、总裁,他带领老一辈扬子人组建的中国扬子电器公司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荣耀与奇迹也随之相伴诞生。从1980年-2020年,四十年来,扬子历经创立、崛起、辉煌、改制、突围……潮起又潮落,扬子人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弄潮。宣中光,这位扬子集团曾经的创始人和总规划师,一直和扬子命运与共,无论是在场还是远离,抑或回归、再度创业,他始终心怀家国,心系实业,从未曾忘记最初创业时许下的夙愿:“企业要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扬子的宗旨“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人民大众造福,为子孙后代树立楷模”,像一片恒久不变的磁针石,永远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滁州扬子光大钢构住宅有限公司,我们见到了87岁高龄的宣中光,宣总向我们热情地介绍了他新项目的创业历程。之所以把公司厂址选在滁州,有点叶落归根的意思。滁州,这座满载着他高光记忆的城市,也是他一生情感的落点,回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在公司展厅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地展示着扬子光大的近百项专利,都来自宣中光及其团队最新的发明与创造。他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一直在思考、创新……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个传奇,而他自己却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好奇、好学、好胜是宣中光突出的性格特点。从十几岁研究砻谷机和米壳分离系统,到后来制造家电、汽车,乃至如今的钢结构建筑,无不是他创新思维的体现……1980年,电扇厂与机床厂合并后,为了搞研发,宣中光以某品牌电风扇为样机,并在市场上该品牌电扇紧缺的情况下,将时任滁县地委书记的王郁昭家中使用的一台拿来拆卸、解剖、绘制图纸,进行试生产,大获成功.

1980年5月,在原滁县地委、行署领导的支持下,宣中光联合19家濒临倒闭的小厂组建“中国扬子电器公司”,开安徽企业横向联合、集团化经营之先河。1980年6月18日,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在成功发展出电风扇、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并且在对家用电冰箱的市场供求和国内外生产现状做了广泛的调查之后,宣中光认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副食品供应已开始向冷冻链供应方式发展,电冰箱作为冷冻链的最后环节,需求量急速上升,他果断决定上马冰箱项目。1984年5月,经滁县地委、行署同意,在原滁县地区钢铁厂旧址上组建冰箱项目指挥部和扬子冰箱总厂,宣中光任总指挥。

1985年6月,中国扬子电器公司电冰箱总厂由本厂科技人员自行设计、试制的电冰箱生产小线,投入冰箱批量生产,获得极大成功,一个月即收回投资成本。宣中光带领团队,改革创新,设计制造的双门双温高规格的扬子冰箱,加上“杀手锏”产品——冰箱外取冷饮器,使扬子冰箱迅速成为90年代冰箱市场上的热销品。1989年,扬子冰箱总厂跃居全国500家最大规模、最佳经济效益排序电工行业第六位,晋升为国家大型企业。

1995年后,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扬子冰箱进入了缓慢增长期,企业活力有所减退,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瓶颈。宣中光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国际化的视野,把目光瞄准世界家电巨头德国西门子家电公司。1996年,经过多轮艰苦谈判,最终扬子冰箱以近9亿元价格成交,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博西扬制冷有限公司”,为滁州市引进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国际化公司,开辟了扬子多元化扩张和合资发展的新途径。

1995年4月,宣中光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B

“扬子梦”与“扬子精神”:

眼里有星辰大海,脚下有丘壑万千

宣中光:

企业要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

在成立之初,扬子电器公司就肩负着“振兴中华,建设安徽”的使命,扬子的迅速崛起,使滁州从“大包干时代”的农业强市,转型成“大扬子时代”的工业强市。辉煌时期的扬子,不仅是生产电器、创造财富的地方,更像一个造梦的大工厂。

“扬子梦”并不是一句好高骛远的口号,它不仅打上了那个火红年代理想主义的深深烙印,也稳稳地扎根于扬子“苦严实快”的土壤氛围。创业之初,扬子经历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阶段。宣中光率先垂范,常常通宵达旦、夙兴夜寐。没有地方睡觉,就把稻草带到办公室铺床睡。那时,熬夜、加班是常有的事,但是扬子人乐此不疲、干劲十足,出了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办法解决。当产品成功下线的那一刻,扬子人欢呼雀跃,喜悦由心而生。

扬子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发展,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得益于扬子自身的先进制度。宣中光认为:企业就像部队,企业在市场上拼搏,如同部队在战场上打仗。扬子对企业员工要求严格,刚入岗的新人需要到部队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训练,体验吃苦耐劳的部队作风。但严格,并不意味着死板。扬子也展现了大集团的开放、包容与民主,宣中光在公司设置“合理化建议”信箱,让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有效地在公司内部畅通传递,凡是合理的、有利于集团发展的建议均予以采纳,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扬子的大发展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扬子人汗水与智慧的创造。扬子电气公司成立之初,就对人才非常重视。九十年代,面对亟待发展的扬子,求贤若渴的宣中光提出了“人才年轻化”战略,为集团招贤纳士,广纳人才。1991年,扬子通过《人民日报》的招聘广告面向社会广招一千名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的有志青年,带着对扬子的向往和热情奔赴滁州,汇聚皖东。在入职之初,老宣总就对新员工进行了一场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入职教育。老宣总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新入职的员工们为“扬子梦”而奋斗,宣扬“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人民大众造福,为子孙后代树立楷模”的宗旨和目标,让年轻人热血沸腾。加入扬子之后,经由扬子企业文化的洗礼,很多人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将与整个公司、整个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扬子的人才战略为集团吸纳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他们的专业涉及研发、技术、管理、财务、外贸等各重要领域,充分地丰富了扬子的人才智库。现在集团的很多中流砥柱,包括后来从扬子集团走出去征战商海的许多企业家们,都是在扬子早期的“人才战略”计划中来到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