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绵绵细雨,夹杂着几许寒意,扑面而来。浅冬带着一丝的浪漫,配上窗外依然飘来几声婉转的鸟儿的吟唱,居然让我心神荡漾。初冬的雨是曼妙的,温润的,也是柔情的,有着几分妖娆,慵懒得像古画中的仕女,美在骨子里,媚在眉宇间。于是,初冬的雨,便有了风情。
原本不太喜欢初冬的雨。总感觉比起春雨,少了贵如油的味道,比起夏雨,少了几分张扬,比起秋雨,又少了些许的缠绵。喜欢上初冬天的雨,是看了林语堂写的这段话:“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濛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那一天,正是初冬,有雨,窗外,迷蒙的远空笼罩着楼房,而我的窗外阳台上,恰好就种着一株薄荷。轻轻一嗅,心头一振,正好,那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温柔而来。仅仅一刹那,心底便柔软起来。
起身,目光离开桌子上的书,走到阳台。凝视一下那株碧绿依旧的薄荷,居然感觉到它的摇曳生姿是这个初冬一抹风景。从几时开始,薄荷就已经存在,它点缀着阳台,跟永远开得艳丽灿烂的玫瑰相比,微不足道。但此时,薄荷有了悠然的身姿,阳台上进入初冬,已然是一派萧条,而薄荷,仿佛才是散发魅力的时刻,真的是清清爽爽新新,碧碧绿绿怡人。
忽然贪恋起此时阳台的景致,身边有薄荷,有细细的香味,远眺,有朦胧的雨丝,悄无声息,细如牛毛,款款而来,有几许的寒意,但并不彻骨。真的感性,这初冬的雨,有着如此的柔美。也许,是往日的世事繁复,我的心境使然,没品味出。还好,现在也不算晚,安然独处,雨,成了我这个初冬的知己。原来,放下平时缠绕的诸事,嗅一嗅那薄荷香,吹一吹那悠悠的风,再轻轻伸手,接住那若有若无的雨丝,才是初冬最美的享受。其实,世事多烦忧,不过是自己心境使然,放下,也是一种智慧。
林语堂先生还写道:“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多么美妙的意境,都说雨打芭蕉,在观感上,芭蕉叶的绿最是夺人心,绿得那么纯粹,在听觉上,那是带着时而沉稳,又带着细碎的乐曲。在嗅觉上,芭蕉叶也不逊色,那绿意柔和到了空气中,香气亦有了绿意。喜欢吗?是真的喜欢。年少时,母亲在屋后种了一大坛的芭蕉叶,父亲喜欢雨中芭蕉的诗意,特别是初冬的雨。父亲说,只有现在的雨,才配得上芭蕉,它的绿是有生命的。那时,懵懂的我自然不懂这深意。
似水流年,一个个初冬溜过,每一场初冬的雨都有着柔情,一年年重复着,乐此不疲。而父亲早已是白发暮年,不知每年的这个时候的雨是否能勾起父亲的回忆?而我,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少年,我没有芭蕉,却有那让我依恋的薄荷。
前尘隔海,今夕何夕,听听那初冬的雨,嗅嗅那初冬的雨,观观那初冬的雨,一切尽在不言中。如此,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