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

从塘口到舌尖的“数智链”:全椒小龙虾三产融合记

2025年05月14日

周磊 洪鹄

作为全国第九、全省第二的小龙虾养殖大县,全椒县通过数字赋能,打造出一条集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美食文旅于一体的小龙虾全产业链,小龙虾逐步发展成为富民的大产业。

眼下,正值小龙虾上市的季节。在全椒县十字镇陈浅村万亩稻虾生态养殖基地,各个水面的小龙虾通过地笼被捕捞上来后,就会汇总到基地的分拣中心。在这里,每天都要分拣小龙虾七八万斤,每到晚上,就到了养虾人陈宝生最忙的时候。

潘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宝生说:“小龙虾分为两种规格,现在行情非常好。一种是小青,一种为中青,中青从四钱到一两的,大概能卖二十元左右,像这小青大概十几元。”

这个基地是安徽省单体最大的稻虾种养基地,陈宝生说:“现在这里每天用工超过300人,之所以晚上赶工,就是为了通过冷链运输,在凌晨前把最新鲜的虾送到长三角各大城市的菜市场。”

全椒县十字镇陈浅村村民葛庆翠说:“我们村里好多人都在这里上班,每个月也能挣四五千块钱,离家里也很近,非常满意。”

“我们这一车装大概两万斤,在我之前已经走了三车了,全部是发往南京的。全椒的小龙虾在南京是比较受欢迎的,因为全椒这边水比较干净,水质比较好,养出来的虾子质量有保障,肉质也比较鲜美。”货运司机韩建平说。

全椒的小龙虾养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规模化养殖户收获颇丰,也带动越来越多普通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与此同时,龙虾养殖的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个县又是确保水环境安全的呢?笔者在县里的数字稻虾综合种养平台找到了答案。

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饶元介绍,“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就能够实时获取到养殖水面的pH值、溶解氧等信息,如果发生异常,将及时报警,及时处置,从而保证龙虾生长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下。”

在安徽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下,全椒县建设了数字稻虾服务云平台,通过水质自动检测、设备远程控制、数据智能采集等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小龙虾水体环境管控水平。依托这个平台,这个县目前已建成数字稻虾应用场景18处,服务面积25.6万亩。平台不仅是政府监管的利器,也是农户养殖的好帮手。家住二郎口镇赤镇村的王如峰是县里最早的一批养虾人,如今依靠这个平台走上了智能养殖之路。

全椒县小龙虾协会会长王如峰说:“我在任何地方,只要虾池缺氧,我用手机操作,就能打开增氧机自动增氧。以前养虾凭经验,现在靠数据、靠科技。通过数字技术应用,为我们亩均节约成本80元左右,增收300元以上。”

坚持生态养殖、智能养殖,小龙虾发展成为全椒县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全县养殖面积3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5%以上,规模居全国第九、全省第二。在稳固一产的基础上,全椒县还在二产三产共同发力。每年举办龙虾美食节、龙虾烹饪比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品美食、赏美景;引进小龙虾深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

安徽澳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费贤飞说:“公司年处理小龙虾1千吨,面向本地和周边县区养殖户,在小龙虾价格走低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敞开收购的,通过加工虾壳粉、速冻虾尾、调味虾等产品,大大提高小龙虾的经济价值。”

一二三产合力共振,大大提升了产业的韧性和活力。目前全椒县小龙虾产业从业者超4.5万人,2024年全产业链实现总产值30亿元以上。

全椒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义水说,该县坚定走生态养殖、绿色发展之路,着重在小龙虾品牌研发、数字场景应用、产品冷链运输、公用品牌创建等方面继续加大引导、加快合作、加大投入,持续推进三产充分融合,力争3至5年内将全椒小龙虾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农业产业“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