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悦
夏日清晨,来安红岭风景线所经之处,美景绚烂如画,红、黄、绿、蓝等色彩相互交织,犹如一条从山水间奔涌而出的“彩虹丝带”,在大地上肆意伸展,来安县杨郢乡便静卧于这绝美的风光之中。
为守护“青绿”留住“乡愁”,近年来,来安县杨郢乡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结合区域优良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建设彰显杨郢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其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和睦融洽的和谐乡风,开启和美乡村建设的崭新篇章。
蝶变新家园,绘就“诗与远方”
沿着美丽的彩虹路走进杨郢乡宝山村村民武庆蕾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屋整洁明亮,各种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入户门前精巧、热闹的“小花园”最为引人注意,花朵竞相盛放,将夏日氛围渲染得浓郁非常。
“以前居住的环境不太好,环境脏乱差,晴天还可以出门转转,下雨天出门一脚泥,电动车更是骑行打滑,出行十分不便,有时天气不好一个月也很少出门赶几趟集。”细数起这些年的变化,武庆蕾难掩喜色:“开展新农村建设后,我家房屋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路灯通到了村庄每条道路,白天出行和晚上遛弯都很方便,屋里屋外养花种菜,我也拥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杨郢乡对人居环境的深耕细作。近年来,依托江淮风景道建设契机,全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实施道路硬化、污水净化、村庄绿化等“八改工程”,完成集镇整治1个,建成美丽中心村2个,整体改善人居环境村民组10余个,正在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点1个,环境提升惠及乡内数千户村民。同时,通过“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如今的杨郢乡,户户窗明几净,处处绿树成荫,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特色产业兴,点燃“共富引擎”
四月的杨郢乡樱花谷,如云似霞的樱花海吸引着八方游客。2025年来安红岭第三届樱花谷生态文化旅游季期间,单日游客量突破2万人次。景区内,身着汉服的游客穿梭花海拍照打卡;农产品展销区里,“宝山山泉”纯净水、富硒红薯、有机稻米等特色产品供不应求。
“咱们的山泉水经过18层过滤,一开瓶就能闻到清甜味!”樱花谷负责人张永军一边为游客递上试饮杯,一边介绍,“无论何时,只要游客来到咱们杨郢乡,不仅会为美景感叹,更会为‘美食’驻足,这些带有本土IP特色的产品已然成为杨郢乡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近年来,来安县杨郢乡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培育稻米、油菜、菌菇、苗木、蔬菜等特色农业品牌。围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以宝山村为试点注册成立来安县岭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宝山“银杏驿站”共富工坊,累计带动农户销售农副产品数十万元。2024年全乡接待旅游人数约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万元,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正徐徐铺展。
文明乡风美,共筑“善治家园”
“杨郢乡陈大伯嫁女儿没要一分彩礼钱,在乡内酒店设置简约宴席,简化婚礼仪式,乡里乡亲互帮互助,比外地的大酒楼可要节省多了,婚宴办得热闹又有人情味。”谈起村里这些年婚丧嫁娶的变化,村民陈永如数家珍。
“移风易俗才是新潮流。”朴素、生动的话语,道出了杨郢乡文明乡风的大变化。近年来,为推进移风易俗,杨郢乡立新规破旧俗,建设并完善“一约四会”制度,约定红白喜事一律从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作用,挖掘并传承当地好家风好故事,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遏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摆阔炫富之风,让文明乡风成为主流。
夜幕降临,宝山村文化广场上,“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文艺演出正在上演。移风易俗节目快板《新风赞》、小品《彩礼风波》赢得阵阵掌声,欢快的音乐声中,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勾勒出杨郢乡和美乡村的幸福剪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描绘着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崭新面貌。